我妈老觉得她心脏有问题,请大家帮我看看是吗

2024-12-03 13:23:1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体检检查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四处求医,找专家,想赶快治好“病”。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

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但这个频率可能受很多因素影响,甚至呼吸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我们称其为心律失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于来自窦房结的信号并不完全规整所致。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完全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规则,心动周期显著快慢不均,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临床上,窦性心律不齐分以下几种类型: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是窦性心律不齐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生于儿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较少见。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生机理是由于在呼吸过程中,体内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的张力发生变化,使窦房结自律性也因之发生周期性、规律性改变。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时心律转为规整。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恒定。
②心率的快慢随呼吸变化而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
③在同一个导联中,R-R间距或P-P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较少见,具体原因还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生气、情绪不稳定、或使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吗啡等)有关。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为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其形态较恒定。
②P波频率变化与呼吸无关,心率有时突然增快。
③在同一导联中,P-P间距或R�R间距差异达0.12秒以上。
④P�R间期大于0.12秒。

(3)窦房结内游走性节律:
激动的发生点在窦房结内移动,因此,心电图上的P波形态、大小与方向逐渐发生变化,其心电图特点如下:
①P波是窦性P波(Ⅰ,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②P波形态、大小变化不一致。
③P�R间期发生长短变化,但都已超过0.12秒。

(4)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
与心室收缩排血有关的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心室收缩排血异常致窦房结血液供应不均匀,从而造成窦房结的自律性发生改变。
(5)异位心律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异位激动,尤其是发自心房的异位激动,有时可使窦房结的激动提早发生,继之窦房结受抑制,因而发生一过性异位激动所诱发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临床表现: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无症状。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
诊断依据:
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次,PR间期大于0.12秒。
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
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2.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辅助检查:
1.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
2.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
疗效评价:
1.治愈:心率提高到每分钟60次以上,自觉症状消失。
2.好转:心率提高到每分钟50次以上,自觉症状好转。
3.无效:治疗前后心率无变化,症状无缓解。
参考资料:http://www.fx120.net/JBZT/NK-1/XNK-1/XLSC-1/GHXXLSC/DXXDGH/lm2608_1.htm

回答2:

1.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2.很大成分是更年期的问题.建议:去医院系统的检查一下,你说的那些情况都能检查的出来.检查完了,如果没有问题,你也放心了,你母亲的心病就会去一多半了.
3.更年期也会出现心律不齐.感觉乏力.心慌.

更年期的表现:
1更年期是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所以也称围绝经期。一般在45岁-55岁之间。此期妇女发生一些生理变化,部分妇女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月经紊乱:是更年期妇女最普遍、最突出的表现。月经经常延迟,甚至几个月才来潮一次,经量也逐渐减少。当雌激素越来越少,已不能引起子宫内膜变化时,月经就停止了,称为绝经。
(2)阵热潮红:是更年期主要特征之一,部分妇女在更年期内由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血中钙水平也有所下降,会有一阵阵地发热、脸红、出汗,伴有头晕、心慌,持续时间为一两分钟或12分钟-15分钟不等。
(3)神经、精神障碍:有的妇女,血压上下波动较明显,可能有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性格变化、记忆力减退等。
(4)心血管及脂代谢障碍:可能会出现冠心病、糖尿病。
(5)运动系统退化:出现腰、背四肢疼痛,部分妇女出现肩周炎、颈椎病。

妇女的更年期中常出现一些症状,它们既不是器质性疾病,也不是不可克服的或一 旦出现就永久存在的病理状态。更年期是一个内分泌改变的转折期,不同人对此自 然有不同的反应。有人认识到更年期的一些变化,特别是绝经,是必然的过程,会 处之泰然,将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不感到任何负担或忧虑,亦不产生任何 症状,很安危地进入老年期。

据英国的1000例更年期妇女调查报告,15.8%的人毫 无症状,62.5%公有轻度潮热感;84.7%的妇女变为更年期的不适症状不影响她们的 工作或日常生活。我国广东亦曾调查3302例自然绝经的妇女,年龄均在40岁以上, 有9.9%元任何自觉症状,多数人虽有一些生活和行为的改变,但通过自动调节适应,也能顺利安全地度过更年期。

但确实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因种种原因,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比较快速或突然,或同 时有一些较强烈的外因,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共起作用,超过了机体物植物神经能 很承受的程度,便会出现一些症状,构成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种心身医学问题。 据全国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协作组报告,调查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妇女,更年 期症状的发生率较高。这也许间接说明对更年期综合征顾虑越多,症关越明显,或 者体力劳动可以协助消除一些不适症状,这是值和进一步证明的问题。

更年期最明显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关头,是潮热、出汗和心慌。这是血管舒张和收缩失调 的一系列表现。更年期综合征中潮热是颇具牲性的。在我国调查中,潮热发生率为 更年期妇女的28.6%在国外有的62.5~80%.患者常不自觉地突然出现强烈的发热感, 由躯干上部,特别颈面部,向上扩展到头顶,然后自然消失.随之出汗,皮肤有刺激或轻 度寒冷感.白天黑夜任何时候都可以发生,每次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有的人偶然 发作1次;有的人每在活动、进食或情绪不稳时即发作,甚至频繁到每天花30~50次 之多,经常在睡梦中热醒、大汗且影响睡眠,以致头昏、头痛,非常苦恼。

但这种 症状属自限性,少则一年半载,多则4年5年就自行消失。 其次是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如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紧张情绪不稳、 易激动、失眠、多疑、健忘、肢体感觉异常(有蚁走感、麻木、沉重、痉挛)、头 晕、耳鸣等。这些症状不一定都出现,每种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发作频度各不相同, 可以多样化。约75%更年期妇女可有上述一类症状及不适,但多数会逐渐减轻以至完 全复原,不留永久改变。其中有些症状如健忘、疲乏等,可能更多的原因是与老年 性变化有关,但发生在更年期,使妇女不易区分清楚。

其它症状如骨骼关节痛、骨质疏松症、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各种代谢及 营养病,以及泌尿系和生殖道不适症状。在临床上虽然不如血管舒缩和植物神经功 能失调症状那样困扰病人,但这些改变却多半是不可逆的病理状态,常持续到老年 期,或加重,或引起其它合并症,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更应给予充分注意。

根据中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妇女的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白种人有明显不同,广州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冬梓教授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一项医学研讨会时介绍。

杨冬梓教授介绍,华人妇女在更年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骨与关节疼痛、记忆力衰退和易疲劳(三种症状的表现率均高于50%)等;西方妇女则一般表现为潮热、盗汗(心血管舒缩症状)等所谓更年期综合征典型症状。此外,中国妇女在“情绪抑郁、烦躁、失眠、易怒”等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病率也较西方妇女高。

进入更年期的广州妇女近八成出现上述症状,其中2-3成症状严重,需到医院诊疗。这归因于妇女于更年期间体内雌激素的下降,因此医学专家普遍倾向于认定,“合身度量”的药物治疗往往是这个病患群体重享健康必要的及唯一的有效途径。

中国的许多妇女在经历更年期时,对于自身表现出的一些症状的认识存在着囿于传统的误解,大多没有求医,即便是少数求医的妇女,只有31%的妇女直接去妇科就诊,而更多的则习惯于去内科和泌尿外科、骨科等其它科室,其中求诊于骨科的病人比例最高。

近期医学界对激素替代疗法的争议,也暴露了国内妇女对药物治疗方法认识的盲点。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妇产科的伊葛特教授介绍,具有组织选择性的药物治疗突破了传统激素替代疗法的许多局限,是目前欧洲医药界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主流药物,在需要雌激素的组织器官(如大脑、骨骼和阴道上皮等)有雌激素样作用,因此能够改善潮热、盗汗等症状,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预防骨质疏松,而对不需要雌激素的子宫和乳腺等组织器官几乎没有刺激作用,其安全性15年来已被各种大量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所证明。

杨冬梓教授还表示,许多医生的临床经验显示,知识型妇女和经历巨大家庭或社会人际关系变更的华人更年期妇女是罹患更年期综合征的高危群,而华人的社会结构更凸显治疗的必要性,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认识。

根据香港和新加坡的研究显示,50岁左右的妇女正是处于“家庭生活和事业转型期”,而华人注重家庭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结构使得妇女更容易受到孩子独立生活、亲朋好友的逝去,生活环境的变化等影响。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配合适应中国妇女的心理治疗,以及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亲情环境,可以帮助深受更年期症状困扰的妇女尽快度过这一段最需要“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理”的特殊阶段。

如何利用医学科技帮助更年妇女达到最佳身心健康状态,是前天利维爱学术研讨会上公众关心的热门问题。

回答3:

去带24小时监护,口服心律平,谷维素,最主要还是心理,带她去看看医生,向你母亲这种心态,最听医生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