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面临当今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资源极为匮乏,环境严重污染以及生态濒遭破坏等社会危机的困惑,仿徨与痛苦中,通过对人类工业文明进程的深刻的历史反思而提出的,并逐渐达成共识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就是走一条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所以,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关注的主题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也日益严重,对自然资源进行毁灭性的开发随处可见,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质量已经严重下降,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趋明显,所以治理环境,消除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虽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关键原因是人们的环保意识非常淡薄。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只注意经济利益,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不进行环境评估,出现了短视的急功近利的行为。所以必须加强人们的环保教育,尽早、尽快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学阶段,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地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去进行。
一、确定环保教育的教学目标
1、启蒙、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情况,适时、适量地宣扬和渗入环保观点,进行环保教育,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获取与环保相关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启蒙和灌输环保、资源、人口、环境质量等意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等方面的辨证统一的关系。
2、提高参与环保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保护环境,可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环保的热点问题,如:三江源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危害、厄尔尼诺现象、臭氧空洞、温室效应、赤潮及水体富营养化、转基因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外来物种引入对本地物种的影响等资料,通过分析资料帮助学生获得环保意识及提高分析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和评价环境、环境问题、进行环境调查,尝试提出改善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初步方案。
二、建立较完善的环保教育知识体系
环保教育在教材中没有编排专门的章节,有关的知识点散见于不同年级的地理教材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就必须较系统地掌握有关的知识体系,对各个章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新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是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的环保教育的知识体系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
1、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7、举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8、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三、完成环保教育的渠道
1、教师授课
课堂教学是环保教育的主要方式,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课的特点,在教学中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渗入环保教育,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实材料进行授课,既提高了地理课的趣味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又达到了教育目的。
2、学生活动
教师根据课本可以设计或补充一些活动让学生完成,使环保教育更加直观、形象,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苔藓能作为指示植物的特点,带领学生对本地区的苔藓植物分布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了解本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在学生中调查电池的使用情况,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等。
3、社会实践和调查
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中,可与环保部门联系,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带领学生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和考察。例如:2008年,本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在区环保局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区水泥厂、造纸厂进行调查,了解两间厂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情况;2009年又对区城市建设绿化面积进行了调查,考察了本地区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环保教育。
四、加强法律意识
目前,国家就环境方面已建立了多部法律,如:《矿产资源法》、《水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有关法律宣传,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能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在宣传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空洞,加强宣传力度,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多收集正反两方面素材,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他们遵纪守法。
五、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地理学是一门自然与实验科学,学生对实验及社会调查等活动兴趣颇浓,踊跃报名参加兴趣小组。教师利用这一特点,在组内进行宣传教育,并通过小组以点带面,向外辐射,达到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
1、举办专栏,宣传环保知识 ;
通过收集报纸、杂志广泛收集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整理成专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墙报、手抄报、班际竞赛等。
2、举办兴趣小组的成果展:
将地理兴趣小组的活动成果,例如学生撰写的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制作的地理标本、获奖情况等成果在校举办活动成果展,既扩大地理小组的影响又可进行环保宣传。
3、利用一些重大环境和地理节日,进行专题环保学习、宣传和公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动能力。
地球日、环境日、无烟日、植树节等,都是世界国际组织和我国政府为维护人类良好生存环境而发出的呐喊。在这样的日子定期开展相应的活动,唤起学生与世人的全球环境忧患意识、环境责任意识、行动意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施展自己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提供了舞台和机会,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和教育效果。
可持续发展教育应使学生深深懂得地球是人类之家,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关的朋友。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活动场所,也给人类社会、住行,发展工业、农业、交通、文化等各项事业提供了大地、阳光、空气、水、森林、矿产等种种能源和资源,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所以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现在和未来人类所享用资源和环境的权利。地理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这些观点根深蒂固,才能加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为祖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