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年轻人拥有知识焦虑?

2025-04-13 06:40:16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学习焦虑”在不断加深,飞速进化

学习焦虑我们每个人都有,以前的学习焦虑,来源于考试没考好,将来考不上大学,学到的知识能找到什么工作,薪资待遇是否能满足自己在当下的需求。就像过去穷人家把孩子送去门店当学徒一样,属于低级的焦虑,本质是“谋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焦虑在不断深化,不再只是停留在“谋生”上,而是变成了“求存”的问题。农耕时代,只要能种地,就能吃饭,也能生活一生。但在今天,如果不学习,没法享受共享经济,没法快捷有效生活,根本融入不了城市的生活。所以,这一代人的知识焦虑已经不仅局限于一碗饭这个“谋生”的层次,已经上升到“求存”这个意义上了。如果对社会环境的信息感知能力下降,原来的生存方式是无法维持的。中国很多老人有钱、有阅历、有社会地位,但总被骗子骗,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新出现诈骗团伙的新技术和新的协作方式。对社会环境的信息感知能力下降,使得原有的生活方式已经无法维持。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即使身体健在,但收集信息的能力下降,即使年轻时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可能也没有能力保卫这笔财富。环境越复杂,焦虑感就越强,这种恐慌就是这个时代真实的焦虑。

2、知识越来越成为一种具体的利益。

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变,消费需求从满足人类最基本的吃、住、行,逐步向体验式消费过度。体验式消费的时代,是一个用各种各样体验去说服人,跟别人协作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没有知识,就没办法体验所有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例如花同样的钱装修房子,有艺术、色彩搭配知识的人就可以把它变成非常温馨有文化的舒适居所,而没有知识的人,就根本没能力实现。看到菊花有人能想到陶渊明,因为陶渊明也喜欢菊花,也有人可能会想到菊花代表秋色,代表一种肃杀之气,因为黄巢有“我花开来百花杀”的诗,”从菊花就可以产生一大堆知识联想,没有知识的人就得不到这样的体验。

3、认知升级使得社会阶层突破固化

目前对于社会阶层是否固化有两派声音,一派认为中国的社会阶层已固化,贫家之子再难登入社会上层;另一派反驳认为马云、马化腾,原来也是赤手空拳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阶层的穿越。我认为,中国现在的阶层也固化了,也没固化,关键就在于有没有知识,是不是能够完成认知升级。如果认知不升级,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连基础的自律能力都没有,那社区的活动你参加不了,因为不能自律;任何一样乐器你都学习不了,因为你没有自我刻苦的精神,只能等着拿政府的补助。但是也有人并不需要自己出身很好,或者父母给他多少钱,仅靠自己的认知升级就能够突破阶层固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写《哈利波特》的女作家J.K·罗琳,一个单亲妈妈天天为了给孩子讲故事在咖啡馆里写作,结果成为英国首富。所以知识已经不仅仅是只能换得一份工作,它的爆发性价值有可能改变一生,最终帮助我们完成阶层穿越。

4、海量的信息进一步加剧知识焦虑

当今社会是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就算我们穷其一生,每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看书,也只能看到一个皮毛。如何快速、全面、有效的抓住生存需要的信息,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焦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信息的更新越来越快,我们除了要跟上视界的潮流,更要认识到知识焦虑的客观性,找到合理的方法,在重重压力下完善自己,在学习中升华自己!

回答2:

巧日
中国人不分女老人、不分农村城市、不分贫穷富裕、不分官员群众,总而言之我们集体陷入了
跨越海
忐忑焦虑的年代。
就像一首十倍速的歌,我们越是不成功就越喜欢乱想,在没有出口的胡同里循环反复。我们越想
越急,越急又越想,始终找不到出口,这样的焦虑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年轻人,究竟为什
么我们会如此焦虑?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说白了,就是因为太急着成功,这种身份焦虑燃烧着我们,想要挤进中产阶层的欲望压迫着我
们。
经济自由我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太稳着过标配的生活,太急着让周围的人认可你是个成
功而又有品味的中产阶级,又让我们失去了经济自由。
有志气是好事,急了,就容易走火入魔,这种心酸的“焦虑”,像-把火烧了我们内心的富饶。
你还这么年轻,干嘛那么着急过"标配” 的人生呢?
要等老了再来焦虑吗?
呜呼悲哉!
这种想法让人不能说好或不好,我想在电影里,名导演也只能用一个复杂的眼神来诠释这种无
奈。
我们如此急着过幸福、标配的生活,你真的幸福吗?无处安放的焦虑,要时刻抱着吗?
加班、加班、加班,我们被透支的生命,用什么来补偿?年轻人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年轻人的
思想越来越焦虑,年轻人说,”我不得不更加努力了” 。
欲望与无奈、消费与失落,中国人集体陷入焦虑,离幸福越来越远。长期焦虑之下,对人的身
心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那么,我们如何避免焦虑呢?
①打破努力的神话
努力就会成功,但赚钱从来靠的不是透支熬夜加班。
为什么越努力,反而越焦虑?
酝、王健林都说他们是努力和梦想挣钱,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靠的是脑子。这点你要
知道。
②不要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尝试不擅长领域,是个挑战,但补短板靠找人,-定不要自己去补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③修正主观价值标准,做长期打算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就是说天才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
持续不断的努力。
④锻炼
你眼中的大部分问题,也就是一碗汗的事情, 没有比投资身体更划算更赚钱的投资。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放轻松,你没有落后,没有领先,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
动时机。
成功却从来不是年轻人的标配,甚至不是人类的标配,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
切都准时。
爱的年轻人,你有喝一杯茶的时间。

回答3:

社会上好多人都会焦虑。无论各种各样的形态都会出现的具体表现为 各种“双11”、“618”、“818”电商节大肆吹捧“个人消费升级”,物欲的刺激加上涨得飞快的高房价,年轻人的经济基础远远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物欲增长。社会阶层固化,年轻人上升通道逐步收窄,收入普遍不足构成深刻的矛盾,这是整个泛90后(包括85后)群体面临的“中年危机”。

知识爆炸的时代下,获取知识的模式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学校的课堂学习、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落后于工作所需。互联网高速发展下,产生越来越多新的东西,信息量级化暴增,和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构成矛盾。这是这代人普遍面临的“知识焦虑”。这种知识的交流,让多少年轻人为之动容。因为现在的社会压力相当大,我们不应该被辣醒,必须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头脑。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要成为为知识焦虑的人。

在“干货文”、“深度好文”、“10万+”漫天飞的时代,看了那么多“深度好文”后发现还是没有变成那个更好的自己。向上破层的焦虑感与日俱增,害怕成长得不够快,害怕被后浪拍死沙滩上,这是“个人成长的焦虑”。

大多数人想要的并不是“功成名就”,而是“一夜暴富”

中产阶级,包括有上升需求的整个年轻群的焦虑让知识付费的兴起有了可能。这种焦虑感被不断包装,使得随时充电、学习进取从痒点变成痛点,成为心理刚需。知识第一次,可以被包装成一个产品,并进行售卖。这种包装炒作下的“传播优势者”,利用各种个人崇拜,赚得钵满盆满。

“他们贩卖的哪里是商品,分明就是无限焦虑中的心理按摩,是上升无望人群的中产阶级错觉。”—-张俊
确实,提供能够解决这种焦虑现状的捷径,这个想法本身就非常吸引人。把线下存在多年的知识书籍、知识课程、知识节目、知识咨询、分享会等等变成了可以在线即时获取的“快餐”,以此来“对抗落后焦虑、成为更好的自己”。既满足了年轻人的求知欲和虚荣感,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知识焦虑,产生一种“我有很努力”的错觉,美好得让人看不出这是一个精致的伪装和骗局。毕竟,大多数人想要的并不是“功成名就”,而是“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