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与氢氧化铜会反应生成硫化铜和水,方程式为:H2S+Cu(OH)2=CuS+2H2O
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硫化铜的溶度积常数比氢氧化铜的溶度积常数小得多。因此,由氢氧化铜沉淀转为更稳定的硫化铜沉淀。
根据沉淀转化的平衡常数大小来判断转化的可能性。从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来看,这个反应不仅能自发进行,而且进行得很彻底。由此可见,将溶解度较大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沉淀,沉淀转化的平衡常数较大,转化较为容易实现。如果溶解度较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较大的沉淀,在平衡常数小于1的情况下,这种转化虽然比较困难,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能够实现的。
原理:是溶解度大的物质转化成溶解度小的物质。(以AgCl转化为AgI)为例:一般来说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一般说AgCl是不溶,但是它在溶液中一样会有电解平衡AgCl=Ag++Cl-(可逆),只要在溶液中有I-,它就可以打破这种平衡,因为生成了AgI这种更加难溶的物质,此时它其实还是存在电解平衡的:Agl=Ag++l-(可逆),但是看不到这电解平衡里面的微粒变化,所以看到的是溶液里面的白色沉淀颜色变黄色。
像还有类似的情况:强酸制弱酸:HCl+NaHCO3=NaCl+H2O+CO2;
还有高沸点转化为低沸点的物质:H2SO4(浓)+NaCl=NaHSO4+HCl
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弱酸也可以制得强酸。有如下五种情况:
1、利用反应物的氧化性、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弱酸制得强酸。例如:
(1)Cl2通入氢硫酸中:Cl2+H2S=2HCl+S
(2)在亚硫酸中加入次氯酸溶液:H2SO3+HClO=HCl+H2SO4
2、利用生成不溶于酸的沉淀,由弱酸制得强酸。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硫酸:H2S+CuSO4=CuS+H2SO4
3、利用不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由弱酸制得强酸。例如:实验室制取溴化氢、碘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3PO4+3NaBr=Na3PO4+3HBr 、H3PO4+3NaI=Na3PO4+3HI。
4、利用生成极难电离的物质,由弱酸制得强酸。例如:在乙酸溶液中加入PbSO4,可看到难溶的PbSO4溶解,反应方程式为:2CH3COOH+PbSO4=Pb(CH3COO)2+H2SO4。
5、用酸的不稳定性,由弱酸制得强酸。例如:给次氯酸加热,反应方程式为:2HClO=2HCl+O2。
Cu(OH)2和硫化氢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铜和水.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硫化铜的溶度积常数比氢氧化铜的溶度积常数小得多.因此,由氢氧化铜沉淀转为更稳定的硫化铜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