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晋阳城建设经历了肇创和扩建阶段,至唐代形成“跨汾连堞”三城并举的大格局,因此晋阳城遗址层位叠压、遗存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和历史价值,鉴于此,山西省政府、国务院分别于1965和2001年将该城址列为省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1999年太原市成立晋阳古城研究所以来,晋阳古城遗址各项工作进入了新阶段。结合国家大遗址保护的整体思路、文献记载和前人研究成果,古城研究所对城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局部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考古调查基本探明了城池遗址的四至范围、城建大致格局;通过对局部点位的发掘,廓清了古城营村的自北朝至明清堆积丰富的文化层面貌,了解了西城墙和西护城河的形制特征和时代属性;另外还通过小探沟发掘,由点及面地连缀了唐五代至北宋时期遗址地层里厚积的焚毁层,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晋阳城被火焚水淹的历史。随着各项田野考古工作的展开,古城址保护和规划工作也在陆续展开,2006年《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得以颁行。晋阳古城遗址是太原区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太原城建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全体市民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