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适合进行竹刻艺术学习的地方

2025-01-20 01:48:1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竹刻艺术何时有 竹刻起源甚早,但形成专门艺术,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日本正仓院收藏着唐时从中国带去的雕竹尺八一管,三节,遍体文饰,孔正面五、背面一。孔之四周及节之上下均有图案花纹。管上分布仕女、树木、花草、禽蝶诸形象,纯是唐风。这是马王堆汉墓发掘之前所能见到的传世最早的竹刻件,故以前的很多研究者认为竹刻一艺始于唐。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卢氏宅条说:“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稍大于常用笔管……中间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这是竹刻见于著录之始。元陶宗仪《辍耕录》记载过宋代詹成刻竹:“詹成者,高宗朝匠人。雕刻精妙无比,尝见所造鸟笼,四面花版,皆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具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这是见于记载最早的一位竹刻家,但有关詹成的事迹却无详细记述。 明代以前,传世竹刻器物及知名刻工很少,当时尚未形成专门艺术。宋代以后,雕刻巨像如洞窟摩崖、寺观雕塑,已渐趋衰落;而可陈置几案的小件雕刻,则异彩纷呈,粲然夺目,如琢玉、镂牙、刻犀、范铜、塑瓷,乃至镌砚、模墨,多为前代所未有。雕刻的体制规模,题材技法,至元明而大变。竹刻就在这一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至明中叶,文人艺术家们在前人基础上致力发展,终于把竹刻从比较简单、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提高到比较细致、以欣赏为主的艺术品,使之形成一种专门艺术。以后,便名手辈出,穷工殚巧,蔚为大观,成为雕刻史上中国特有的一朵艺苑奇葩。 竹刻自明正德、嘉靖时形成专门艺术后,又分3个发展阶段,即明代、清代前期和清代后期。 明代,约从1520年至1644年。这一阶段刻竹名手集中在嘉定和金陵两地,以嘉定为主,故后世评论者按作家地域,有嘉定派、金陵派之分。这是竹刻工艺的初步发展时期。 清代前期,为1644年至1795年。这是竹刻鼎盛时期,技法创新而又启迪于后者,涌现的竹刻大家最多,而且绝大部分为嘉定人。 清代后期,指1796年至1911年。这期间,竹人更多,而且不再限于嘉定、金陵两地,东南诸省各有名工。竹刻技法致力于表现书画之笔情墨趣,都趋向浅刻,浮雕渐少,圆雕则濒于绝迹,故称此为以雕刻再现书画时期。 自明中叶至清末,竹刻艺术风格的变化可概括为由明中叶之质拙浑朴,发展为清前期之繁绮多姿,再嬗变为清后期之平浅单一。在技法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及深,又由深复浅的过程。深指浮雕、透雕和圆雕;浅即浅刻、留青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