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的时候,魏国第一代元老基本上全死光了。与曹操在世时曹丕、曹植争位不同,这时魏国又分为两派:曹丕党和曹彰党(曹彰党多为原曹植党,有孔桂、丁仪之子等人,曹丕党则强大许多,曹家同辈小伙曹真、曹休、夏侯尚都是曹丕的人,更兼有陈群、吴质、司马懿、朱砾“四友”),而刘备方面正在忙于收拾关羽之死和荆州败落、孙权方面正在收拾抢来的荆州乱摊子,所以国外较稳定,给了曹丕一定时间收拾国内乱象。此外,曹操在世时已经走完了所有“魏代汉”的法定程序——封魏国公,在东汉国土上堂而皇之裂土自治拥有诸侯权力;进魏王,爵位达到最高、得到权力世袭的资格;加九锡,权臣篡位的标杆;入朝不趋赞拜不明剑履上殿,成为至高无上第一人。只要曹丕作为世子顺利世袭,就能将曹操身前所有的权力全都合法继承。让汉献帝禅让只差临门一脚最后盖个章而已。
曹丕干掉曹彰后即魏王位,启用魏国第二代大臣,即陈群、华歆主内政对内,曹丕的两个堂兄弟曹休、曹真主军事对外(曹休是东部战区总司令对口江东,曹真是西部战区总司令对口西蜀,老曹仁依旧是南部战区总司令对口荆襄)。遗留下来的曹魏第一代元老像辛毗、王朗、高柔等人依然重用、而像贾诩、许褚等人则闲赋在家,不久相继去世。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自立,改国号为魏,建立魏朝,定都原东汉首都洛阳、寓意合法继承东汉天命,是为魏文帝,汉朝灭亡,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公元221年,刘备对外公布假新闻,说汉献帝被曹丕害死,不得已在成都称帝,寓意延续汉王朝国祚,自己也是合法政权,国号仍然称汉,史称蜀汉。
曹丕时代的前段时间,刘备为了报袭杀关羽偷袭荆州之仇,积极和曹丕缓和关系,不顾诸葛亮反对,举全国之力发兵征讨孙权,想灭孙权满门。孙权迫于压力向刘备认错,刘备不许。于是向曹丕称臣,希望得到魏国的庇护。在整个夷陵之战期间,除了封孙权为大魏吴王,曹丕朝廷始终处于观战状态。孙权硬着头皮拜陆逊为将,抗击刘备。刘备作为战场老兵,深谙庙堂之算和作战之法,他以为自己和曹丕关系缓和后,曹丕也会出兵趁乱咬孙权一口,曹刘共同瓜分孙吴;他以为拖得越久,孙权越怀疑陆逊、东吴国力越吃不消、曹丕也会更有机会趁虚而入。结果曹丕孙权两个年轻人不按常理出牌,曹丕始终观望坐失灭吴良机,孙权极度信任陆逊并与刘备相持于猇亭。之后陆逊找到机会火烧夷陵,老兵刘备几乎全军覆没,蜀汉精锐尽失,人才出现断档,蜀国沦为三国之中最弱。
刘备战败后一命呜呼,托孤诸葛亮。诸葛亮拨乱反正,派使者前往江东与孙权重新结盟,约定共同伐魏,灭魏事成之后,孙刘再分你我。孙权表示满意。
曹丕时代后半段时期开始向夷陵之战战败的蜀国施压,失败。而后曹丕又御驾亲征孙权,跟曹操一样还是败给了水土不服与瘟疫。值得一提的是,曹丕征讨东吴之战,原本继承曹仁南部战线司令的夏侯尚身体不适突然早逝,此后掌管南阳荆襄战区的负责人是司马懿——司马懿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军事舞台;其次,东部战线总司令曹休被陆逊击败,旋即开始卧榻。
曹丕在位7年,在武功上没什么成就,但是文治较好,于公元227年驾崩。其子曹叡用仁爱之心打动曹丕被选为太子,即皇帝位,是为魏明帝。
曹丕为曹叡留下了全明星托孤阵容——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有宗室有有智囊,有文有武。而像三朝元老华歆、辛毗等人依然重用。曹操时代就一路走来但职位不高的高柔、蒋济等人,也在曹叡朝得到重用。
曹叡即位后面对的是复杂的外患。孙权在曹丕去世后挣脱魏朝属臣,自立门户,摆脱名义上尴尬的“大魏吴王”,在建业称帝,改国号为吴,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时代从此开始。而蜀国经过诸葛治蜀、平定南蛮等长期休整后,发动了历史著名的诸葛亮北伐战争。
曹叡的才智不亚于曹丕、曹操。在整个曹叡时代前期,朝堂清明、对内统一、对外抗蜀。启用曹真、郭淮、司马懿、张郃等人顽强抵抗诸葛亮北伐。最终拖死诸葛亮,蜀国的北伐战争以诸葛亮精疲力尽撒手西去而惨淡结束。于此同时,天有不测风云,曹丕留给曹叡的全明星阵容里的大臣相继暴毙,夏侯尚英年早逝、曹休卧榻而终、西线顶梁柱曹真走了一趟蜀道伐蜀无果后也旋即嗝屁、颍川士族头头陈群中年而亡,只留下一个司马懿成为魏国的元老级、顶梁柱级大臣。司马懿渐渐开始在朝堂里做大,开始大揽军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作为南阳荆襄负责人的他第一时间解决了孟达造反,曹真去世后司马懿调去西线成为关中秦雍战区的一把手。曹魏三大战区(西线秦雍、南线荆襄、东线合肥),司马懿亲手经营了俩,埋下了无数亲信眼线。
随着外患逐渐平灭(似乎东吴这段时期被世人遗忘了。。。 = = 蜀国没跟它合作过多少次,而魏国也只一心一意对付蜀国 = = ),诸葛亮已死,蜀国不足为虑,国内叛乱被平定。曹叡便有了天下已定的想法,开始了他的曹叡时代后半段奢侈荒淫的日子。开始大兴土木。
极度享乐的同时,曹叡对司马懿也渐渐有了猜忌之心,于是在辽东公孙渊作乱时,辣手摧花命令年近七十告病在家、传说中已经行将就木的司马懿带兵千里平叛,希冀辽东战场能成为司马懿的谢幕之地。三国魏晋时期辽东与中原天然隔离,傍海道极其难走,走山路几百里无水源,直到几千年后的明清时期傍海道才逐渐成型,在此咽喉之地建立山海关。再加上辽东天寒地冻,此去之时暴雨连绵,一把老骨头司马懿很可能就命丧辽东。
只是魏明帝曹叡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竟然走在司马懿的前头了。曹叡突然病倒,旋即被送往重症监护室。而司马懿成功消灭公孙渊后,为了发泄心中被猜忌之恨,将公孙渊朝廷上下大臣将军亲眷士兵屠戮干净,把尸体堆积成山做成“京观”。
曹叡在位15年,也是很短暂(孙权这时候还没死呢 = = !),在曹叡手里,魏国国力达到鼎盛,这有点像唐玄宗,在位时国力鼎盛,但也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曹叡在弥留之际神志不清,错误托孤,曹叡身边的秘书长孙资刘放极力推荐司马懿和曹爽,甚至扶着动弹不得的曹叡的手书写遗诏,稀里糊涂得将自己身后的人事变动进行了删改。。
顾命大臣只有两人——司马懿以及曹真的儿子曹爽。小皇帝曹芳继位。
自古以来,不管顾命大臣有几个,最终都会集合于一人之上。刘备托孤诸葛亮李严,最后诸葛独权;汉武帝托孤五人,最后霍光独大。曹叡死后,曹爽将司马懿架空,独揽大权,司马懿则又传闻已行将就木,黄土都埋到脖子根了,吃饭都流口水快瘫痪了。
曹爽掌权后进行两步走政策,第一疯狂集权,第二进行改革。曹爽作为年轻有为的代表,初生牛犊不怕虎,触动了广大老一辈的阶级利益,引发朝堂广大老臣的强烈不满。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人类医学奇迹司马懿垂死病中惊坐起,获得朝中老臣蒋济、高柔(曹操时代就跟随的老革命,年轻时默默无闻,年纪上来后成为帝国资历极深的老干部被重用,位居三公)等人的支持,发动高平陵政变,软禁曹爽一家门。
而后司马懿罗织罪名,屠尽曹爽一族,掌握朝堂军政大权。
魏国群臣这才发现司马懿有狼子野心。此时司马懿突然身染重病卧病在床口水横流送进重症监护室,趁此机会东部战线总司令王凌意图举兵清君侧(王凌也是曹操提拔的,从默默无闻直至今日资历深厚身居太尉,掌管东部战区),揭开淮南三叛的第一叛。
曹魏三大战区,唯独东部战区司马懿没有指染过,成为了司马家擅权的最大阻碍。
王凌举兵消息泄露,人类医学奇迹司马懿又一次垂死病中惊坐起,亲自领兵发兵平叛。
由于行军迅速,司马懿兵临城下时王凌还没做好万全准备,于是投降表忠心。司马懿将王凌押下,王凌自尽,司马懿将其夷灭三族。随后司马懿也终于寿终正寝。
司马懿死后,如何将权力继续独揽在司马家是个难题。当初魏王曹操死后,世子曹丕继承的是曹操的魏王爵位,王爵权力无缝过渡,合理合法,因此仍然能大权在握。而司马懿去世时,官职为太傅,长子司马师是卫将军。司马师继承不了太傅职位也无法拥有司马懿生前的权力与荣誉,因此司马师继续把持朝政是非常尴尬的。
于此同时,东吴方面,大弟孙权逝世,“过早”地离开了同志们的身边,孙权托孤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辅佐新一任皇帝孙亮。老一辈的人像司马懿诸葛瑾孙权都逝世了,诸葛恪和司马师这对官二代走向了历史前台,几乎是同一时间分别称为曹魏和东吴的实际掌权者,就这样,刚刚掌权试图以军功立威的诸葛恪遇上了同样刚刚掌权地位尴尬的司马师,二者战于东兴,诸葛恪取得东兴大捷。
屋漏偏逢连夜雨,逐渐长大成人、经历了曹爽擅权、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司马家擅权的曹魏第三任皇帝曹芳终于对司马家擅权进行了反击,意图发动政变废除司马师,事情败露,司马师直接废帝,另立曹髦为魏国第四任皇帝。
废帝之举震动朝野,很快迎来淮南三叛的第二叛。文钦、毋丘俭举兵。司马师亲自平叛。平叛过程中眼疾发作,叛乱是平定了,司马师也快不行了。
弟弟司马昭于是前往许昌军中犒问,不久司马师嗝屁。曹髦使了个小心眼,另司马昭原地不动镇守许昌,命其他人将司马师所率大军带回洛阳,如此曹髦即可不动声色的将军权从司马家身上抽离,孤立司马昭,曹家皇帝重新掌权。
司马昭当皇帝诏书如耳旁风,亲自率领六军回京。鉴于有了司马师平白无故继承父亲大权的前例,曹髦无奈也让司马昭平白无故继承其兄司马师的权力。
司马家又一次尴尬而不失威压的将朝堂大权独揽于自家手中。司马昭进位为大将军领尚书事,独揽大权。
此时的司马昭已经琢磨出味来了,自己一家走的是骑虎难下的权臣之路,稍有不慎就三族皆灭,自古权臣没几个是有好结果的,现在横在自己面前的路只有一条了,那就是篡位。
于是司马昭如法炮制曹操当年的经历,不断让亲信提议皇帝给自己增加封邑,假斧铖,加九锡,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该走的流程走起来。
甘露二年,淮南三叛最后一叛打响,诸葛诞在寿春举兵清君侧,司马昭平叛。父平一叛,兄平二叛,弟平三叛,父子三人历经十几年,终于打掉了曹魏最后一丝武装反抗力量,三大军区有俩家是自家经营,第三家被打垮,朝堂内部擅权三代,司马氏与曹氏已经到了一山容不得二虎的地步。
于是曹髦决定剑走偏锋,先下手为强,亲自带兵走上街头进攻司马家府。司马昭手下贾充指使下属,当街弑君,一刀捅死魏国第四任皇帝曹髦。这是自春秋战国至秦汉以来数千年的第一次光天化日弑君,影响极其恶劣,曹操在被汉献帝玉带诏追杀后终其一生也不敢废帝,强如霍光、董卓、司马师也不过是废帝,歹毒如梁冀也不过是偷偷下毒。司马昭成为光天化日之下一刀捅死皇帝的第一人。既然已经骑虎难下,不如一条道走到黑吧。
为了消除弑君的恶劣影响,司马昭在新立魏国第五任皇帝魏元帝曹奂后,发动攻蜀之役,希冀用军功成为自己篡位的最大助力。
谁也没想到,此时的攻蜀之役变成了灭蜀之役。
这时,蜀国方面其实不缺人才,诸葛亮死后给刘禅安排的丞相也好将军也罢,蒋琬、费祎、董允、姜维,都算得上当时数一数二的精英,使得蜀汉能在诸葛亮去世后仍能维持数十年。只可惜皇帝刘禅不是什么好鸟,亲信宦官、荒废朝政使得蜀国乌烟瘴气。而吴国方面,孙权死后他的儿子、孙子都不是什么好鸟,已然没了孙权时代的魄力和国力。
但是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不是省油的灯,更何况还有部下邓艾、钟会等人才。钟会与姜维相持,邓艾偷渡阴平直取蜀汉。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至此,三分天下只剩下了魏国和吴国隔江对峙。此番灭国大胜后,司马昭不再假情假意推脱,加快篡国的脚步,封晋国公、正式拥有了权力爵位继承资格,加九锡、完成了篡位的标配,进晋王、离称帝只差临门一脚,就等自己的儿子司马炎和魏国皇帝签字盖章了。
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与当年的曹丕如出一辙,废魏自立,改国号为晋,魏朝灭亡。
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将羊祜、杜预南下灭吴,吴国稍微抵抗了下也迅速投降。
至此,三国归晋,西晋完成统一。
司马炎统一天下。曹操死时刚刚建立魏国。
曹操死后,丕、睿、芳、髦、璜(继位后改“焕”)先后继位,接下来就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了。
我记得三国演义的结尾是一篇古风,其中有一句“丕睿芳髦才及焕,司马又将天下交”。说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顺便说下,司马昭只是灭蜀后就死了,其子司马炎篡位,建立晋国,后灭吴统一天下。
司马炎最后统一天下,灭了魏蜀
是司马家族,他们建立的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