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学记》:
全文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憨耿封际莩宦凤为脯力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译文:
对于那些善于学习的人来说,教师不费吹灰之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老师的教学很好。对于那些不善于学习的人来说,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收获却很少,所以学生们会抱怨老师。善于提问的人,比如硬木,从简单的地方开始,然后去那些结和纹理不匹配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得到了愉快的解决。不善于提问的人恰恰相反。一个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敲响了门铃。如果钟声轻轻敲响,它就会变小。如果钟声敲响,铃声就会响起来。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正好相反。这些都是改善学习的手段。
扩展资料: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