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观点认为,节约不会抑制消费.何为节约,节约,就是节省,俭约的意思。如今世界资源的紧张,环境的恶化,将节约提到了一种新的境界——社会节约,就是以多数人甚至所有人的人生幸福为目标,追求社会整体效益、力避各种浪费的社会运动。而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从定义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满足人们的自身需求和人生幸福.而且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使得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新产品更加丰富,技术更加先进,这是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节约不是过苦日子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梁小民认为“节约不是为抑制消费,而是要消除浪费资源的做法。”今天的节约,与传统意义上的节约有根本的区别,不是过“苦日子”,不是压缩消费,降低生活水准,不是抑制人们正常的健康的消费,更不是只要能维持人的基本生存需求,花钱越少越好,消费越简单越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富日子也要当穷日子过”的过度节俭观念已经过时,也成为刺激消费的障碍。
今天提出的“节约”内涵更广泛,发展程度更高,是要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提倡量体裁衣、就米下锅的适度消费;要尽可能少地消耗资源,又保证全社会有较高的福利水平。比如小张买房的例子,买与不买是刺激消费的问题,不提倡因节省而不买,为了提高生活居住水平,满足居住需要,如果有能力,就应该消费,应该买房。可买房时就要节约了,不能头脑发热,盲目热衷大房子,要量力而行,中小户型能满足需要就买中小户型,否则既浪费钱又浪费资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用于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支出占53.21%,比1992年下降了21.79个百分点;而用于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支出份额则不断增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建认为,追求消费水平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如果节约型社会要从消费入手要求居民减少各种产品的消费,这与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抵触的,很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也不符合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可应该看到,传统消费观念依然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重视储蓄积累忽视即期消费,重视经久耐用忽视消费更新,安于无债一身轻忽视消费信贷。这也使得近几年来,刺激消费屡不见效,扩大内需难度加大。
消费不是铺张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较快,由基本生活消费阶段向方便生活消费阶段发展,近几年又向享受生活消费阶段发展,可一些“大款”与“公款”却把享受消费引到了过度消费的模式中,流行铺张浪费、甚至奢靡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有的是超越现实条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有的是斗富摆阔的奢靡消费,还有的是过度包装的蓄意浪费,这些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
具体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吃点新鲜可口的无可厚非,可有人把吃发挥到了极致,花高价什么动物都敢吃,不符合生态原则,破坏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的还盲目花大钱大补,老汤一煲动辄几百上千元,这种汤既没有经过科学验证,也不具特殊功效,是典型的浪费。住方面,盲目求大,两个人也要住150平方米的大房子,大房消耗资源多,而且维护的费用也高;在装修房子上,更是盲目追求高档豪华,各种名贵材料往家中堆,可选材时缺乏科学知识,不注意选用材料的安全性,有些建材辐射或化学品含量超标,造成室内有毒气体排放过量,危害身体健康,花大钱得不偿失。此外,在选购产品时,盲目攀比、赶时髦,花不少钱买高档货,却不用、用不上,或造成功能上的浪费。如现在的电脑、手机、音响等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有些功能对有些人并不需要或不易操作,则不必花钱去赶潮流。
科学消费要提倡
节约不是过苦日子,消费不是铺张浪费,节约和消费中有一个分寸和度,这就是节约型社会中的消费要科学、适度的原则。适度是指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科学是以人为本、扩大消费、公平消费、循环消费、持续消费。
对于普通人来说,适度消费由支付能力决定,超过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和过度积累的滞后消费都不可取,节约并不是吝啬,不是该花的钱不花,而是花尽可能少的钱,获取更大的效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达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目的。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房爱卿认为,现在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合理科学的消费导向应当是保证生存消费,鼓励发展消费,适当享受消费。但消费的过程也是消耗资源的过程,消费的规模和方式必须考虑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消费决不能以牺牲未来的消费或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应调整消费结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倡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研究开发新技术,限制资源消耗大的产品的生产,并寻找其替代品,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应改变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线性经济,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经济,建立完善的消费废弃物的分类清运回收系统,实现有限资源的循环再生。
节约型社会中不是盲目扩大消费,也不是抑制合理消费,而是为了把消费引导到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轨道上来。
引用自http://www.gmw.cn/content/2005-09/19/content_306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