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 [qì zhì]
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
宋 张载 《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金 元好问 《送刘子东游》诗:“ 刘郎 世旧出雄边,生长 幽 并 气质全。”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既得为人,其聪明睿哲同,其性情气质同。”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虽然我还无从明白其前因,是由于气质的本然,还是战后的暂时的劳顿。”
风度;模样。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 程元玉 抬头看时,却是三十来岁的模样,面颜也尽标致,只是装束气质,带些武气,却是雄纠纠的。”《儒林外史》第二五回:“ 向知府 道:‘好个气质,像正经人家的儿女。’”
犹风骨。指诗文清峻慷慨的风格。
《宋书·谢灵运传论》:“自 汉 至 魏 ,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相如 巧为形似之言, 班固 长於情理之说, 子建 、 仲宣 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 宋 司马光 《和吴冲卿三哀诗》:“ 圣俞 诗七千,历历尽精绝,初无追琢勤,气质禀清洁。”
指气体。
清 谭嗣同 《仁学》一:“譬於烛久爇则尽跋,非烛灭也,化为气质、流质、定质也。”
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孩子刚一落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有的孩子爱哭好动,有的孩子平稳安静。
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
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的人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不同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无为的人。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
气质在社会所表现的,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然后所发挥的一个人内在魅力的质量的升华。所指的人格魅力有很多的,比如修养、品德、举止行为、待人接物、说话的感觉等等等等,所表现的有高雅、高洁、恬静、温文尔雅、豪放大气、不拘小节、立竿见影等。所以,气质并不是自己所说出来的。而且自己长久的内在修养平衡以及文化修养的一种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气质,是一个人自带的光环。
有的人因为颜值或者才华,在通话言行举止等方面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显露出来,这种就是让人一看一接触就可以体会到了!
所以,如果也想要自己能够被人一看就具有吸引人的气质,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经历社会积累知识也是可以的!
一个人的气质,是由其外在仪容+行为举止+内涵修养叠加形成的。
曾国藩曾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那些第一眼看上去很有气质的人,不仅仅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带来的气场,更多在于外在仪容举止的表现,人际交往中的接人待物。
人的外貌是天生的,气质却真的可以通过学习来提升,转化为自己的个人魅力。
第一印象,心理学的首因效应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著名心理学现象“首因效应”:
初次见面,人们会根据一个人的外表对陌生人进行判断,在第一次见面的3到7秒,就形成了第一印象。
而第一印象的构成中,55%来自于身体语言,包括外表、表情和姿势;38%来自于声音维度,包括声音、语气、语调;只有7%的信息来自于所讲的内容。
气质是一个很内在的东西,是由内而外的,包括一个人的知识涵养、受教育程度、人生观、价值观、脾气性格,最后才是相貌形体。
为什么有的人第一眼看上去会很有气质?
不可否认,一个长相清丽脱俗的女人或英俊潇洒的男士,只要稍加注意就能让人觉得很有气质,很有吸引力。而一个相貌丑陋,五短肥胖的人无论如何博学多才,也很难给人第一眼的惊艳。
为什么有的人第一眼看上去会很有气质?
可是与人相处不是只看第一眼的,内心贫乏的人就算貌美如画也会给人花瓶的感觉,无法深交深谈;而一个有独到见解,睿智博学的人身上自然会流露出一种气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气质)。
你好,是的,气质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就是通过外表也能看出来。一个人的气质藏于眉宇之间,藏于举手投足之间,藏于言谈举止之间,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