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待。简单地说:就是前面说的,在后面要回应一下;后面说的,在前面要先交待一下。在一篇文章中,有的内容前面讲了,后面再提及一下,与前面相呼应;有的内容,虽然主要放在后面说,但在前面先提一下,这种写法叫
“照应”。
“照应”也叫“呼应”:在行文过程中,要作必要的或明或暗的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人、事、物,在后面要再现;后面的情节,前面先作简要交待。
2、“照应”的目的。使文章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结构更紧凑,中心表达更鲜明。更好地引起读者思考、回味,留下深刻印象。
3、“照应”的作用
“照应”是对伏笔(伏笔,是对文章后面出现的人、事、物的暗示;照应,是后前面伏笔的呼应。)的呼应。前有伏笔,后有交待,上挂下连,针缝线缀。使文章形成首尾一体,融会贯通。
4、“照应”的实质。“照应”的技巧,从根本上说,就是组织、使用、安排材料的问题,使用得体,使材料起到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之效果。
第二部分 照应的方法
照应方法有:1、首尾照应;2、 前后照应;3、 点题照应; 4、 伏笔照应; 5、 反复照应; 6、因果照应;(以上六种方法,详讲)
7、 悬念式照应;8、
分合式照应;9、
题文式照应;10、情节式照应;11、细节式照应;12、 问答式照应;13、 对比式照应;(上述7种方法,暂略)
一、首尾照应
1、首尾照应的概念。在开头提出话题,结尾时作出答案或总结,就叫做“首尾照应”。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紧密呼应。
2、首尾照应的作用。首尾照应,既给人一种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感觉,又有概括全文、揭示中心的效果。例如:《一件小事》
开头:“但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结尾与开头呼应:“独有这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大我的勇气和希望。”
3、对首尾照应的要求。(1)、开头的悬念,结尾有解答;
(2)、结尾的内容,开头有交待;(3)、开头与结尾,要紧密呼应。
4、首尾照应的主要方法。(1)、重复照应:重复的方式,或是一字不差;或是只改一、二个字;或只完全重复首尾的一个句子,如《白杨礼赞》:开头:“我赞美白杨树”;结尾:“我高声赞美白杨树”。(2)、首尾语言重复照应:即在题意、主旨上照应。(3)、感情重复照应:常为抒发情怀、憎恶之情的。如朱自清《背影》首、尾均抒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4)、问答式照应:开篇提出问题,引起下文;结尾在正文基础上,作回答。(5)、景观与感情照应:如游记,开篇描写景物;结尾议论抒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6)、物象重复照应:开头、结尾提到相同的物象。(7)、点明主旨和抒情议论照应:开篇点明中心内容,结尾用抒情议论的方式升华主题。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8)、因果照应。
二、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就是在文章里,前面的内容与后面的内容,互相照应。例如:《意外》首先写:“我的画——《球迷》,在市里获得一等奖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接着又写到:“想起这件事,话就长了。”接着作者就追述了《球迷》的创作经过,最后完成全文。
又如:《党员登记表》中,写黄淑英给区委书记老赵一段:“刚刚走到山脚,突然听到山上响了一枪,她吃了一惊,抬头看时,白茫茫的风雪,像一团烟雾似的,遮住了半山坡,什么也看不清。紧接着,那烟雾深处,接连又响了几枪。”为什么打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后面写了老赵补捕,以此照应前面的悬念,使人了然于胸。
三、语句相顾
1、什么是语句相顾法? 语句相顾法,就是运用相关的词语和句子,以达到上下文相互呼应之目的。 语句相顾法,它也是照应的一种方法,语句相顾是前后照应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