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油气资源评价和潜力分析及发现趋势预测,结合我国油气勘探实际,提出勘探的总体方针是:“深化东部、发展中西部、加快海域、探索新区”;加强油气资源基础调查评价和科技攻关;调整政策机制,鼓励勘探投入;实现石油探明储量稳中有升,天然气探明储量快速增长。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可采资源量中,优质资源不足,低渗或特低渗油和埋深大于3500m的超过50%,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加大;海域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开发滞后;基础地质调查投入不足,新区、新领域基础性石油地质调查评价力度不够;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一系列重大油气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亟待突破。针对这些问题,在新的形势下,为提高油气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程度,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基础地质工作。设立专项基金,完善基础地质工作投入机制,整合一支精干的油气基础调查队伍,提供公益性服务;定期开展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积极开展油气战略选区工作,对新区、新领域进行调查评价,增加科探井等实物工作量投入,获取油气基础地质资料,为吸引国内外石油公司投资,进行商业性勘查创造条件。
二是加大重点领域的勘探力度。在老区加强油气精细勘探,深入开展地质综合研究和技术攻关;在南海南部海域,以大中型构造圈闭为主要领域,部署地震勘探,适时开展钻探;对青藏地区,认真总结和利用以往工作成果,进一步实施以地震为主体的多种勘探技术手段,部署科学探索井,落实油气资源潜力;对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组织油气成藏理论研究和勘探联合攻关。同时,争取中小盆地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三是实施重大理论和科技攻关。以南海南部海域、青藏地区、南方碳酸盐岩等新区和海相地层、东部深层等新领域为重点,开展跨学科、跨部门的重大理论研究和全盆地或大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攻关;对深水钻井平台、高原高寒勘探开发设备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对低品位油气资源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攻关。
四是鼓励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和低品位资源利用。鼓励海域深水等高风险领域油气勘探开发,加快争议海域油气勘探;调整油气资源税费制度,按资源优劣、开发阶段及不同水深制定税费标准,鼓励低渗透、重油、高含水、深水等低品位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五是加快天然气发展。加强天然气勘探,增加优质储量,以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东海等盆地为重点,逐步建成一批大中型天然气生产基地;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大力推进天然气市场开发,以市场需求刺激天然气勘探开发,提高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此,提出以下具体勘探建议及政策措施。
一、加强东部、中西部和近海石油勘探
东部、中西部和近海海域为我国三大油区,其中的Ⅰ类盆地为石油的主要聚集盆地。通过东部深化勘探、中西部加速勘探、近海海域扩展勘探,保障石油探明储量的稳定增长,为石油产量稳中有升提供储量基础。
1.深化东部勘探
东部地区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率已经接近53%,但待探明石油资源有153.56×108t,仍很丰富。近年的勘探结果表明(图7-2-1),石油新增探明储量每年平均3×108~4×108t左右,仍然是我国石油增储上产的主要地区,预测还可以稳定增储上产5~10年以上。但勘探的主要目标已经由构造圈闭为主向构造—岩性和地层—岩性圈闭为主转变,由中浅层向深层转变。
富油凹陷及周缘的构造—岩性和地层—岩性油气藏是东部的松辽、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是深化东部勘探的主体。地层—岩性油气藏隐蔽性强,要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勘探工作,加强储层预测,指导油气勘探。
深层石油资源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其中新区块、新层系和新领域是勘探的主要目标。要加强深层油气成藏规律研究,争取在5年内取得勘探突破。
2.加快中西部石油勘探
中西部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待探明石油资源为207.17×108t,占我国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的40.10%。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盆地都处于中低勘探程度,还有找到大中型油田的资源基础。目前石油探明储量处于上升阶段(图7-2-2)。
这些盆地近几年的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塔北隆起大型碳酸盐岩油藏勘探的新进展推动了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碳酸盐岩石油勘探,准噶尔盆地腹部、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的石油勘探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田。
图7-2-1 东部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变化规律
图7-2-2 中西部地区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变化规律
在勘探实践中,总结出了克拉通叠合盆地大型古隆起及古斜坡带石油成藏基本规律,大型岩性油藏成藏规律等地质新认识。
为保持中西部石油勘探的良好势头,需要进一步加强叠合盆地碳酸盐岩各类型油藏成藏规律研究,保证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3×108t左右,实现战略接替。
3.扩大近海海域石油勘探
渤海海域、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石油资源丰富,探明程度低,勘探前景广阔,具备增储上产的资源基础。经过多年勘探,对盆地石油成藏规律的认识较为深入。近几年的勘探势头良好,储量保持上升态势。应进一步加大渤海海域、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勘探力度,保证年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在1.5×108t以上,用5~8年时间实现年产4×107t以上。
4.三大油区的Ⅰ类盆地是主要勘探领域
东部、中西部和海域三大油区待探明石油资源丰富,具有稳定发展石油勘探的资源基础。其中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陆上)石油地质资源尽管探明程度分别达到了60.8%和55.1%(图7-2-3),勘探程度较高,近几年新发现资源中低品位石油资源比例增加,但待探明石油资源仍较丰富;渤海海域、塔里木和准噶尔等盆地的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分别为28.3%、12.1%和33.8%,勘探程度低,还有发现大中型油田的潜力。
图7-2-3 我国主要盆地石油地质资源探明程度
在三大油区Ⅰ类大中型盆地中,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365.92×108t,是三大油区的主体,是深化东部、加快中西部和近海海域勘探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石油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大力发展中西部和近海天然气勘探
我国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为30.60×1012m3,待探明天然气可采资源为19.24×1012m3,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近海海域两大气区。
1.大力发展中西部
中西部待探明天然气资源为18.16×1012m3,占我国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的59.35%。其中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和柴达木盆地都处于中低勘探程度,待探明天然气资源丰富,还有找到大中型天然气田的资源基础。目前天然气探明储量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勘探前景好(图7-2-4)。
中西部近几年的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进展,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突破,为“西气东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准噶尔盆地南缘、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勘探也不断取得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一批大中型天然气田。
图7-2-4 中西部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变化规律
为保持中西部天然气勘探的良好势头,需要进一步加强前陆盆地、古生代地层岩性天然气勘探研究,确保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
2.加强近海海域
近海海域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7.59×1012m3,探明率为6.36%,其中东海、莺歌海和琼东南盆地占近海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的75%。
东海、琼东南和莺歌海盆地近几年天然气勘探的突破,为海气上岸提供了初步的资源基础。
围绕“海气上岸”的目标,加强近海主要盆地的天然气勘探,近期重点勘探目标为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同时加强东海盆地的天然气地质研究,保障近海海域的后备天然气资源供应,开拓近海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新的增长点。
3.两大气区的Ⅰ类盆地是主要勘探领域
大力发展中西部和近海天然气勘探的重点为Ⅰ类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在Ⅰ类大中型含油气盆地中,有26.38×1012m3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Ⅰ类盆地天然气的总体探明程度都很低(图7-2-5),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探明程度分别为7.5%、18.8%和31.2%,其他Ⅰ类盆地天然气探明程度也在15%以下,勘探潜力很大。
通过大力加强中西部和近海的天然气勘探,提高天然气探明程度和供应能力,使年均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逐年增加。以中西部和近海两大气区为依托,以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天然气运输网络建设为主线,系统规划天然气勘探开发、运输、储存及综合利用,促进天然气上下游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油气资源基础调查评价
1.加强油气公益性、基础性调查评价
以Ⅳ类盆地为主要目标,开展区域性油气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加强油气基础地质研究。这次共评价Ⅳ类盆地81个,其中青藏地区19个,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108.90×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7×1012m3,资源潜力比较可观,有望成为我国油气的接替区。这些盆地的石油地质研究程度很低,绝大多数盆地没有进行钻探工作。
图7-2-5 我国主要盆地天然气地质资源探明程度
其中海域深水的勘探技术还没有突破,建议国家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研发深水勘探开发装备和勘探开发技术,首先在南海深水区实施油气勘探作业,推动深水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
2.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
在目前已经进行的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基础上,总结经验,结合本轮油气资源评价成果,进一步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选择陆地新区和海域深水以及石油公司未登记的中小盆地开展油气资源勘查。
3.实施科学探索井工程
西藏的羌塘盆地、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风险高,需要系统的实物工作量解决基本认识问题,应实施科学探索井工程。通过科学探索井,系统获得这类盆地和地区的石油地质资料,落实青藏地区含油气前景和油气资源潜力,进一步探索低勘探程度中小盆地资源前景,回答南方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和规律等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