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休假天数:月出勤工资=月工资标准×(1-1/21.75×事假天数)。
2、新员工及休假天数大于出勤天数的员工:月出勤工资=月工资标准/21.75×出勤天数。
固定月薪属于计时工作制,奖金的作用是奖励与生产或工作直接相关的超额劳动,劳动者创造超出正常劳动定额的社会所需劳动成果时给予的物质补偿,津贴是对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支出进行补偿的一种工资形式。
扩展资料:
工资表的常见格式:
1、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通过编制《工资结算表》支付职工工资并办理工资结算。
2、工资单一式三份。一份由劳动工资部门保管,一份按第一名员工剪成“工资条”,随工资发放给员工;
3、表由各车间、各部门编制,只能反映各车间、各部门的工资结算和支付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工资
百度百科-工资表
加班工资怎么计算?
1、请假天数少的在职职工:月出勤工资=月工资标准×(1-1/21.75×事假天数)。
2、新员工和请假天数大于出勤天数的员工:月出勤工资=月工资标准/21.75×出勤天数。
固定月薪属于计时工作制,奖金作用是对生产或工作直接相关的超额劳动给予报酬。奖金对劳动者在创造超过正常劳动定额以外的社会所需要的劳动成果时,给予的物质补偿。津贴则是对劳动者在太特殊条件下的额外劳动消耗或额外费用支出给予补偿的一种工资形式。
扩展资料:
工资表的常见格式:
1、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发放职工工资、办理工资结算是通过编制“工资结算表”来进行的。
2、工资结算表一般应编制一式三份。一份由劳动工资部门存查;一份按第一职工裁成“工资条”,连同工资一起发给职工;
3、一份在发放工资时由职工签章后交财会部门作为工资核算的凭证,并用以代替工资的明细核算。由于工资结算表是按各个车间、部门分别编制的,因此,只能反映各个车间、部门工资结算和支付的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资表
目前针对固定月薪制工资计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A:(固定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B:(固定月薪-固定月薪/20.92*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C:固定月薪/20.92*实际出勤天数+固定月薪/20.92/8*1.5*平时加班工时+固定月薪/20.92/8*2*周末加班工时;
按照A方法:其工资为:600/23*19+600/20.92/8*1.5*21=608.58
按照B方法:其工资为:600-600/20.92*4+600/20.92/8*1.5*21=598.21
按照C方法:其工资为:600/20.92*19+600/20.92/8*1.5*21=657.86
可以看出同样的一个案例如果采取不同的薪资计算方法其工资金额相关很大。
根据原劳动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精神,
月工资=月工资收入÷月基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显然,我们的应出勤天数其实就应该是上面所说的“月计薪天数”,但已经剔除了法定节假日,这是不妥的;而且实际出勤天数也应该加上法定节假日的天数,这样才符合通知精神。
必须明确的是,标准工资是在员工满勤的情况下才能全额享受。满勤包括应该出勤的天数(剔除节假日、公休日)和有资格享受的节假日天数。这里有个小的细节,如果员工是节后首次上班的,显然不享受节假日工资。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很多计算工资的方法,而且有很大的分歧,计算的结果也差别很大。其根本原因还是有相当多的单位没有把节假日计算在内,犯了和我一样的错误。
总结如下:
1、应发工资总额=工资标准×(实际出勤天数+可享受的节假日天数)÷(应出勤天数+可享受的节假日天数)+加班工资
2、加班工资=加班工资计发基数÷21.75×加班天数×法定倍数
值得注意的是,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工资实际上是三倍,因为在应发工资中已经计发了1倍,总数是三倍。如果对此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仔细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可参考各地区的解释。
3、带薪的公司额外放假的休息日上班的,另外再计发一倍的加班工资就可以了,这和劳动法无关,是为了内部的平衡。
示例及注意事项:
1、如满勤且未加班的发放标准的约定工资(如5000元)。
2、有缺勤未有加班则发标准工资×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如2月份应出勤20天,节假日2天,缺勤5天,应发工资=5000×(15+2)÷(20+2)=3864元)。
3、有缺勤也有加班的,则缺勤与加班相抵,剩余仍有多余天数的才计发加班工资,如不过相抵的则算缺勤。
4、满勤且有加班的,5000元外再计发加班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