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乘修行人而言,为什么菩提心如此重要?请从教证、举例、比喻、推理等方面具体阐述。
答:1)教证:《华严经》云:“欲得最胜第一道,为一切智解脱王,应当速发菩提心,永尽诸漏利群生。”
《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诸凡夫一旦发无上菩提心时,彼等所行之十善与四禅、四无色等即成随解脱分善而成为一切遍知之因,故当尽力而修行。”
2)举例:以前有位修行人,一生专修密集金刚,最终却获得了预流果。为什么修无上密法,却只得了个小乘初果呢?原因是他只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
《文殊根本续》中也有个公案:一个叫那自扎的修行人,凭借自己修成大威德的力量,杀害了很多众生,最终悲惨地堕入地狱。这说明即使修成了大威德,如果不具足菩提心,也只是堕入恶趣的因。
3)比喻:菩提心乃诸佛法之根本,犹如种子;可令一切众生善法增上,犹如良田;能洗濯一切烦恼垢,犹如净水;能长养众生白净法,犹如大地……。《华严经》中宣说了二百五十种比喻。
4)推理:菩提心具有两个条件——缘众生的悲心、缘佛果的智慧。缘佛果的智慧可净治我们无始轮回的染污习气,若无此智慧,一直耽著五欲六尘为实有,则永无解脱之日;缘众生的悲心可对治我们无始以来的自私自利,若缺乏无我利他的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可能趋入圣者的境界。只有随顺实相修行,才能尽除妄执,若随顺迷乱的我执,想要解脱成佛,根本是一种痴人说梦。所以对于大乘修行人而言,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华严经》云:“所说种种众譬喻,无有能及菩提心,以诸三世人中尊,皆从发心而得生。”假如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所行持的十善、持戒、念佛,甚至修大圆满,也不成为大乘菩提之因。
来自智悲佛光
教证、举例、比喻、推理等方面具体阐述?佛法有那么费劲吗?一念直入如来地,搞什么花样。
菩提心就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的心。修行人为什么修行啊?不就是为了成佛吗?发菩提心就是,发要成佛的心愿。
不能发菩提心就是不愿成佛,那你还修佛干什么?!这就是菩提心的关键处,重要性在这,道理很简单,没那么复杂。
菩提心如此重要乃至一发心五欲顿断(五台山梦参老法师语)。一发心当体即空,出空观智慧。如日月星光遍照十方。如灯火照亮暗室。如虚空包藏一切,如镜子寂照万事万物万众。一发心即转如来藏为如来光明;普照宇宙一切。且光光遍彻,相互交辉......无穷无尽试试看吧。吾讲不了太多,抱歉了。
众生是一体的,所以度人就是度己。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