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总是在依赖父母?总依赖别人是不利于健康成长的!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总有那么几位孩子,每次家长带他们到幼儿园时总要哭闹一场,痛苦得犹如生离死别;在学校里,经常有恋家特别严重以致于无法住集体宿舍的学生;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非常要好,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程度,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种亲密关系中,有一方可能具有依赖型人格。
一、依赖性强的孩子有什么特征
当然,孩子在幼年时确实是弱小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依赖过程,但如果孩子发展到应该具有一定独立能力的年龄段,仍然过多地依恋父母、朋友,依赖性仍丝毫没有因年龄的增长而减轻,那么这就会成为一个人成长的障碍。
依赖性强的同学往往表现得没有主见,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他们甘愿置身于从属地位。遇到事情总想依赖父母、老师或同学,总希望他们能为自己做出决定,不敢独立负责。
依赖性强的孩子往往喜欢与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他们显得很顺从,希望在这些朋友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学习上,他们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他们在家里,一切都听父母摆布,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都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如果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常常不知所措,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具有依赖性格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二、依赖性强的孩子有什么影响
孩子过分依赖父母、老师、同学是不好的。激烈竞争的未来社会需要创造性、独立性的人才。一个依赖性太强的孩子,离开了依赖对象就茫然失措,寸步难行,试想,当他长大成人、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之后,又怎能生存、发展,有所作为呢?
“陪读”、“陪考”是中国父母与孩子共处的一大特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许多父母就坐在孩子身边,看着他们写作业,并兼任孩子的学习指导、家教和督学。有的孩子甚至从此养成了没有家长陪读就不做作业的习惯。老师也找到了一个窍门,把原本应由学生自己负责任的事,推到家长身上,规定家长必须在孩子完成作业后签字。最后,与其说是孩子的作业,不如说是家长的作业。由此,孩子便学会了做作业不认真和偷懒的毛病,反正有父母给检查找错。
而到中考、高考时,那更是一个人考试,全家上阵。孩子们在教室内肃穆考试,家长在教室外的骄阳下“烤日”。云集守候在校门外的父母们考前送冰镇饮料,考后接孩子回家。
大部分青少年在父母的护驾下,连高考志愿都是父母拿主意。每年高考报志愿时,在各高校的招生咨询会上,许多父母忙着咨询情况,索取资料,孩子好像只是陪衬。而在生活上,父母们对孩子的照顾那就更不用说了。在每一个有着过分依赖习惯的孩子背后,无疑有着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的父母。
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过分照顾,很容易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丧失独立办事的能力,变得具有依赖心理。尤其是独生子女,要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享受到更多的“特权”。父辈们的娇宠使孩子易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懒惰性。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什么事都要等着别人来帮他处理的时候,你在焦虑的同时不要过多地去责备孩子,而是应反省自己。
由于依赖行为是长久养成的习惯,改变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父母们不能急躁,帮助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
因为陪伴孩子最多的就是父母,所以孩子认为在父母身边有安全感,所以孩子总是依赖父母。
因为孩子觉得父母是自己的保护伞,而且从小到大,都比较容易依赖父母。
可能是因为现在的父母太溺爱孩子了,而且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