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幼师,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幼儿园

2024-11-09 04:46:4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你好
一、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职业道德
首先,幼儿教师要热爱幼教事业,只有这样他们将来才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为之呕心沥血,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此外,他们还必须热爱幼儿、尊重幼儿,这也是做好幼教工作的重要条件。幼儿年龄小,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不仅需要教师给予悉心的照料和教育,而且更需要教师的爱。幼儿也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应给以满足和尊重,那种轻视儿童正当需要,任意屈辱儿童的做法是不符合教师道德的。
二)专业知识
幼儿教师针对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他们身心发展处于幼稚状态,体现在知识、生活经验方面是一张白纸,性情上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差,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教师有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特征和专业服务对象。基于这个特点,他们不要求掌握某一门学科高深的知识,
成为某一门学科的专家,
但应当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
应当是音、体、美等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
应当成为深刻理解儿童心理的儿童教育专家。
(三)职业技能
幼儿教师仅有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在幼儿园中进行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
1、观察、了解、评估幼儿的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人们,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为了了解,了解是为了发展,只有观察得法,才能知人善教。幼儿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儿童。每一个儿童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其身心状态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从幼儿的细微表现中洞察其内心世界,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细致的观察,灵活的思维,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注意自己的活动,同时又能注意幼儿的各种情况,观察评估幼儿的发展,区别对待,灵活处理。
2、组织管理能力,即要有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项活动的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她的组织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班集体的形成和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个善于有计划地进行工作、有组织幼儿集体活动能力的教师,会得到幼儿的爱戴和敬佩。反之,幼儿教师缺乏组织能力,教育活动无法进行,成为“乱”班,使幼儿集体涣散,对幼儿个性形成产生极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善于制订幼儿教育工作的计划,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调控能力,充分估计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内容,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各种具体情况,善于组织协调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同时具备解决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
3、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言语是传递知识、影响幼儿的重要手段。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必须使教师提高同儿童说话的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弱直接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效果,影响幼儿心智活动的效率。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诱发幼儿的求知欲,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调动幼儿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幼儿的情操,同时也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应非常重视自己的语言修养,努力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能力。
。并且“教育上的环境,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促进幼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只有在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熏陶。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具备创设环境的能力,环境的创设应体现幼儿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创设的环境,真正为教育服务,为幼儿服务,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四)心理素质
1、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当具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等。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变动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情绪状态。幼儿的情感尚未成熟,过快的情绪转变会对其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幼儿的年龄较小,没有准确的判断力,作为幼儿教师含含糊糊的表情很容易误导幼儿的判断力,时间一长,幼儿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幼儿教师也因此失去了亲和力。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以便达到良好的幼儿教育效果。
2、情商。情商是情绪智商的简称,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高情商的幼儿教师能够很快地领悟和适应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在工作中遇到矛盾时,能学会移情,能自我调适,能注重沟通,从而迅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早地为用人单位创造出价值。
满意请采纳

回答2:

教师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育的师长和益友。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师德、师智、师能。师德主要指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师智主要指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和敏捷的思维;师能主要指具有胜任教师工作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师德和人格。对于幼儿教师师德和人格显得更重要了。幼儿教育阶段是为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教育,是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
我们都学过幼儿心理学,了解在人的一生中各种能力与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的关键期大多数是在幼儿期,比如,3岁左右是幼儿自我约束,建立规则意识的关键期、是幼儿动手能力开始发展成熟的关键期、是幼儿独立性开始建立的关键期、是注意力、空间知觉音乐能力、观察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幼儿开始对学习知识产生直接兴趣的关键期、是幼儿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幼儿掌握数概念,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是语言、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心态及学习习惯产生的关键期;6岁左右是幼儿社会组织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这与幼儿的生理特点也是分不开的,1--6岁是人的大脑快速生长发育期。这就说明作为幼儿教师责任任重道远,幼儿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我们面临的工作是很神圣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呢?
需要我们树立良好的幼儿教育观念。
一、树立良好的观念
观念是教师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一)、树立正确儿童观
1、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人。儿童的各项合法权益、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求要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儿童和成人一样,是享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他们的需求应受到尊重并得到满足。儿童的人权就是生存和发展。因此教师与幼儿交往时的态度、方式都应让幼儿感到安全、没有压力、受重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尊重。在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种活动。(比如:教师与幼儿对话时,微笑着俯下身来,目光与幼儿平视,他们会从教师的眼神、表情、话语和行为中,感到安全,感受和体验到爱和尊重,老师很可亲,从而受到鼓励得到满足。)
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长大后独立生存的人。
儿童一生下来是一个有生命力、生长力,能够分辨与取舍外界刺激,具有学习能力的积极个体,是一个对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幼稚时期(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言语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最易时期”(即最佳期)。儿童主动学习是与生俱来,孩子来自于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他们原有认知结构和经验水平是不同的,同样的事物或现象对不同的孩子来说会有不同的意义。教师要把孩子看做主动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学习,教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在活动中成为孩子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观察他们,发现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进一步获得经验,提高原有水平。让我们从习惯于“教孩子学习”、让孩子的“学”适应教师的“教”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创设适应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3、儿童是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独特认知特点
幼儿的认知特点不同于学龄儿童,更不同于成人。最突出的特点是:
*直接兴趣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受兴趣的直接影响,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学起来积极主动性高,而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愿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人们学习积极性的内动力,因此教师要把所教的东西变成幼儿的需要,使他们感兴趣,调动他们探究和学习欲望。(让孩子知道节约用水,老师讲中国有许多地方每水喝……可不是我们孩子经历的,没有生活经验,那教师就要设计活动情节,小水滴在哭,他找不到妈妈啦……,或水管哭啦,让孩子把水管的眼泪收起来,看是什么效果,哭了一夜的水管泪水集满一盆,怎么办?用它洗毛巾、擦地、修水管等。)
直接经验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认识事物必须以事物和材料为中介进行,因此需要教师根据他们的需求,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创设适宜幼儿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并接纳幼儿的看法、观点和认知水平,哪怕是错误的也要接受,但此时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