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学建议

2025-04-14 16:22:0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全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系统全面的改革,是包括培养目标、管理体制、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在内的全方位变革。一方面,本套教材努力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时代急需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新的价值观念的渗透、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等;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在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的精神,尤其是培养目标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把握和使用本套教材。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教材、教师、学生中,教材往往处于核心支配地位,教师往往处于执行教材、传达教材、宣讲教材的地位,被要求“讲深讲透”教材,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教材的宣讲。本次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课程标准努力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倡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得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平等、民主。教师有了更大的把握和使用教材的空间及灵活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的权力,反过来,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甄别教材优劣的素质,具备选择、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当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真正落实这一思路还有一个过程,但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本套教科书的编写努力给教师留下灵活处理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2001年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的统一组织下,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组对全部首批实验区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帮助教师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路,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以更加平等、民主的身份把握教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培训方式上,尽可能多地采用参与、研讨的方式;在培训语言上,力求避免“一定要”、“必须”、“千万不能”等命令式的词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实验区教师和教研员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教师行为的转变都不是短短几天的培训所能完成的。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组通过编写组实验区回访、《课改实验通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办)、研讨会、编写组热线电话等形式,努力实现编写组和实验区广大教师的直接交流,及时帮助教师发现并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建立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探索学生学习的规律,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尝试新的课程教学形式。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提高未来国民的文化素质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