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审计(简称DBAudit)能够实时记录网络上的数据库活动,对数据库操作进行细粒度审计的合规性管理,对数据库遭受到的风险行为进行告警,对攻击行为进行阻断。
它通过对用户访问数据库行为的记录、分析和汇报,用来帮助用户事后生成合规报告、事故追根溯源,同时加强内外部数据库网络行为记录,提高数据资产安全。
数据库审计是数据库安全技术之一,数据库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漏扫、数据库加密、数据库防火墙、数据脱敏、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
扩展资料:
数据审计优点:
(一)简化会计科目体系
进行数据审计时,可以用相关的辅助档案代替明细科目,从而达到简化会计科目体系的作用。
(二)使会计科目体系变得相对稳定
使用数据审计时,由于不必建立相应的明细科目,当相关信息发生变动时不会影响到会计科目,因而使得会计科目体系变得相对稳定。
(三)便于信息的查询和统计
使用数据审计时,不仅可以进行“纵向查询”,还可以进行“横向查询”和相关的统计、分析,因而丰富了信息查询手段,使得用户可以及时方便地获取必要的决策和管理信息,符合会计信息化环境的特点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库审计
数据审计,是其大数据审计的简称。是互联网时代产物。是通过计算机审计为基础,通过审计原理,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审计。金华是这样做的。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适应大数据审计需要,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我市审计机关近年在利用大数据开展审计监督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一些成效,实施意见的出台为审计机关下一步开展大数据审计明确了方向。
一、大数据及大数据审计的认识
1.大数据改变审计传统模式。在“数据即资源”已成为社会共识的环境下,审计作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的审计实践中已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性。各行各业源源不断产生的数据,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查账模式。尽管目前对财务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是必选操作,但财政、财务数据只是大数据的一部分。随着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工作过程中采集的财政、财务收支账本所能显现和包含的数据信息量已无法满足审计需求,因此扩大数据来源,开启数据通道,全面掌握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目录,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远程监督、数据说话的新审计模式已成为必要。
2.整合数据充分发挥审计功能。国库集中支付后,除了预算指标、会计核算、集中支付等预算单位财务数据集中在财政部门外,政府各部门掌握的业务数据各自管理使用,数据割裂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变。特别是财政、社保、税务、工商、住房等部门数据种类多、体量大,但部门间的数据没有共享,各自为政,各为其主,数据的叠加效应难以实现。只有将分散在不同部门中的数据相互关联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跟踪资金与关联业务的使用情况,揭示存在的问题,让每一笔财政资金的运用纳入审计“云端”守护,才能准确揭示存在的问题,评估相关政策实施的效果,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防患于未然,发挥审计“预警”功能。
3.构建数据审计强化监督力度。作为国家的综合监督部门,审计机关代表政府行使审计监督权,有权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各部门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近年来我市审计机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审计条例》等规定,相继建设完成“金审一期、二期工程”及基础技术平台的建设。通过构建审计大数据,建设审计共享平台,培养了一支能够深入开展数据式审计的队伍。在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加强联网审计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在利用大数据强化审计监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大数据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背景下,金华市审计局利用数据分析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在政府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初步建立了数据共享机制,构建“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同时依托审计数据平台,综合利用财务与业务数据、历史与当前数据,开展跨行业、跨领域的数据分析,综合对比,深入挖掘,揭示深层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在反腐、改革中所发挥重要保障作用。
1.大数据助推审计全覆盖。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必须创新审计方法,近年的大数据审计在对象上,做到纳入预算收支单位无遗漏,在内容上,做到涵盖单位或项目的全部财政收支无死角。特别是在公款支出、公款消费审计中,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只能选择10余家预算单位进行抽审。而借助数字化审计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市本级300多家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从2014年开始连续两年对60家一级预算单位公款支出、公款消费审计,通过数据分析,对违反“八项规定”情况进行审计核查,督促部门纠正和整改,规范开支行为,节约公共资金,促进制度的出台和完善。
2.大数据审计实现深度挖掘。我们以多级数据、部门之间数据分析为平台,利用大数据摸清资金“最后一公里”走向。在涉农、科技资金专项审计中,横向通过企业项目、补助资金、参保人数、营业收入、税收缴纳情况的数据分析,以及企业获取不同项目的补助资金和补助总数,纵向利用市区财政之间的联动分析、末端跟踪等,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数据发现审计线索进行核查。分析发现企业多头申报项目、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在税收数据大集中审计,将地税与房产、国土部门的数据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应缴未缴、拖欠税款等问题。通过追回被骗取资金或补交税款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绩效,增加财政收入,强化追责问责力度。
3.大数据审计推进制度完善。大数据审计不仅可以通过对相关领域长年累月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某种群体行为的共同特点,提示某种社会现象的潜在规律,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关键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估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帮助政府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比如在对社会保障审计中利用社保各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出重复参保的现象;在廉租房审计中,通过车管所车辆、房产以及公积金缴费信息等跨部门数据的关联分析,发现不符合承租标准的人员。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督促部门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手段,推动政策不断完善,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审计数据包括:
①原始数据:审计被审计单位抄录的原始数据,账面数据。
②强制数据:国家对有的资料下达的硬性指标数据,例如:国家在建设工程里边取费系数就是强制性数据。
③派生数据:审计将原始数据、强制数据相互验算得出的数据,例如;国家规定所得税税率是33%,您原来记取是按照30%,毛利额不变,用新的税率与毛利率相乘后得出的应交税金就变化了,这就叫“派生数据”。
④引用数据)为了使数据数据更有说服力,审计时就引用一些其他数据,例如:评价那么单位的绩效,就用同期数据、历史最好时期数据、世界先进水平数据比较,进一步评价单位是进步了、还是退不了,用”量’去说话。
按审计的内容分类,可分为财政收支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三类。财政收支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执行情
况和决算,以及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审计监督。财务收支审计是对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
合法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为例,审计内容主要有:企业制定的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否符合《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财务
会计法现、制度的规定;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综合性的审查并做出客观评价。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效益
进行监督的行为。审计机关对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单位和项目,都可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其中以审计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为典型。目前,我国审计机关主
要开展财政收支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效益问题。审计机关对
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的同时,将根据客观需要逐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国家审计的对象或客体,即哪些部门和单位必须接受审计。依据《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必须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
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国家事业组织;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以及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审
计的内容是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
出,以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各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财政、财务收支的划分不是截然对立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重合或交叉的。
审计是什么
收集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性程序,测试数据的合理性,找出关键的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