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比如“河南是中国的老家”;比如‘许昌人’是中国人的祖宗”;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本题,更是荒诞不经,“长江流域不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吗?也许,我国的人文社科学者偶尔看见这个题目,会情不自禁地摇摇头, 心里或许会冒出一句:“喷子!”接受义务教育的八零后九零后是现在移动网络的主力军,不应该整出这样的问题呀!只能说狭隘的地域观念,地方性的文化宣传,已经迷失了人的心智。
有一首歌是怎么唱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让我们翻开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共同回忆美好的少年时光,重温历史学者们呕心沥血、字斟句酌为我们奉献的佳作:
中华文明实质是农耕文明,而教材对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农耕生活有这样的序言:
先讲传统的黄河流域,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居民的生活为例,然后插入了一幅地图,全面介绍了较有影响的中国境内的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
接着重点介绍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的生活:
最后教材也补充了良褚文化,以加深感性认识:
是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部落联盟开始出现,他们在黄河流域激烈的斗争融合,从而产生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所以,中华文明多点起源,而在黄河流域结出夏商周的文明之花, 并在中华大地广泛地传播、发展的基础上终成中华文明之正果。
所以,把伟大的中华文明与一个狭小的地域连接起来,画上等号,是狭隘的地域文化心理作怪,不是出于自卑就是因为知识浅薄,或者是不尊重他人、爱吹牛的习惯导致的。我们的祖先从来不是稳居不移的,现在的行政区划、居民更不是古代地理、历史的直接继承者,它们都经历过太多沧海桑田的演变。
中华文明并非只起源于黄河流域,华夏文明是多起源的,随着各种文明的不断发展壮大,就会不断扩张,在扩张的过程中,互相交错融合,最后就造就了华夏文明。比如长江流域的良渚文明,距今5000年;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明,距今8000年;而黄河流域的最早的文明形成于4000年前。
这是因为长江流域还是一片荒芜之地,没有物资不足以支持人类生活下去。而黄河流域物资丰富,土壤肥沃,适合人类耕种。
由于猿猴演变而来只是最早在黄河流域形成人罢了,那时在长江流域的还不能叫做人,所以说中华文明是起源于黄河流域。
黄河被誉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更加广为人知,但是其实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