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又称“史书”、“佐书”、“八分”、“隶分”和“分书”等。其中,汉代有“书佐”一职,是专职书写的低级书吏,“佐书”之名由此而来;“八分”一名,即隶书的左波右磔,当时有一种说法:笔势收束无波称“隶”,笔势舒展名“八分”;“史书”则因所习用的人而命名。隶书的主要特征是“波挑”(或叫雁尾),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把波势法的书体称为“隶书”。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字形优美,扁而较宽。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
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至今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