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评论200字怎么写?

2025-01-18 16:02: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劝得出善款,劝不出慈善 事件——比尔·盖茨、巴菲特将于9月29日来中国,并邀请50位中国富人参加一场“慈善晚宴”。此前有消息称,并不是每个富人都对“慈善晚宴”的邀请欣然接受。而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其公司网站刊出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公开表态死后将捐出自己全部财产。 点评——卡耐基曾说,一个人在巨富中死去是可耻的。据悉,比尔·盖茨、巴菲特在美国成功说服40名富翁承诺至少捐出自己一半的财产用于慈善事业后,又把目光瞄准了中国。面对这场别有深意但尚处于未知情境的“夜宴”引起的“恐慌”,比尔·盖茨也有压力了,他急忙声明没想去劝服中国富豪。 我们可以看到,“诈捐门”等一系列捐款问题,所引起的热议一浪高过一浪,为何群众这么在意“慈善”。是民众太苛刻?还是富豪们不够自觉?还是媒体没事找事?在西方,富人回馈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在中国只有百分之一的富人选择回报社会。是因为“不知捐款最终用在何处”的漏洞导致慈善公信力下降,还是因为富豪们本身社会爱心的缺失?按道理,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子承父业,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想不通,就把这些都归为社会转型期所特有的问题吧。 2、麻疹疫苗谣言:及时辟谣就能高枕无忧? 事件——9月11日起,我国将开展大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近日,有一些网友发帖对此次强化免疫麻疹疫苗的行为提出质疑,并对麻疹疫苗的安全性表示怀疑,称“麻疹疫苗是慢性毒药”。对此,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郝阳辟谣,麻疹疫苗已使用多年,全部来自国产,质量是有保障的。 点评——麻疹强化行动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为何却落下个谣言四起“吃力不讨好”的下场?麻疹疫苗谣言之所以能够流传惑众,可见不仅山西“疫苗事件”留给老百姓的阵痛还未平复,也跟当下频发爆发的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不无关联。从“地沟油”到“毒茶油”,从“霸王绝顶”到“瘦身钢筋”,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的出现,让公众如惊弓之鸟,脆弱的神经不堪重负。 麻疹疫苗的质疑和谣言背后,无疑是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危机”。除了应该在疫苗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加强管理与监督,谣言发生时更要尊重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及时辟谣,与此同时,严格监管制度与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违法违规操作等行为要依法问责,从严查处,才有可能重建起公众心目中对疫苗信任。 3、“打白条”花样翻新 村里印发代金券 事件——四川宜宾喜捷镇红楼梦村的村民近日向记者反映,当地村委会把多年来拖欠农民的400万元土地款印成了精美的代金券,替代人民币发给了农民。这些代金券可以在本村内转让、赠予,还可以继承。但如果想换成真钱却要等到60多岁。 点评——人民币上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字样,这些代金券上印的则是“红楼梦村民委员会”,券面上盖有村委会公章。《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红楼梦村委如此明目张胆打白条,实质就是变着法不让老百姓拿钱,“集体土地”变“国有”,“现金”变“白条”连个村官都把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小权力并不输于大权力,一旦腐败它一样可怕、一样疯狂、一样贻害无穷。 多少政策成白条?多少规定成空文,村委会都敢打白条,就是因为政策都成白条,规定都成了空文。 4、“维稳”成万能挡箭牌 事件——今年夏天,河南商城县,有多人被一种叫做蜱的小虫子咬伤,不治身亡,引起村民恐慌。据了解,当地去年已出现死亡病例。当地卫生部门表示,无法提供具体疑似病例的数目及疫情状况。一位乡领导说,政府之所以没有公开蜱虫疫情,是维稳需要。 点评——“维稳”成万能挡箭牌,“维稳”成包治百病药。不知何时,“维稳”成为江湖郎中的狗皮膏药,被玄乎的贴哪哪准好。一些人总是拿着“维稳”大旗,大兴仁义之师,要把一切不和谐之音扫荡。为此,一些本来初衷良好的美好词汇,被用于不良勾当,从而毁了其中“美好”,“满口仁义道德的卑鄙小人”就是佐证。难怪老子会提倡“抱素”摒弃一切仁义、智慧等,回归婴儿。然而,这种“倒退”的作法或许只适合个人陶冶情操,不利于社会管理。事已至此,已经有了“仁义”、“维稳”,就应该寻找克服被滥用的方法。作为地方父母官,在问题暴露出来,应积极反应迅速处理,尊重维护百姓权利,才是真正的“维稳”之道。 5、开源节流,又岂能本末倒置? 事件——河北省安平县为了完成节能降耗指标,从9月3日开始,作出了一项每3天停电22小时的决定。限电期间,不仅居民家停电停水,医院和红绿灯也遭停电,以至于县城内出现了发电机和大水桶热卖的现象。 点评——为节能减排,县城限电,发电机和大水桶大热卖,这更像是在现实中上演的一场荒诞剧。而这出黑色幽默的导演和主演就是当地政府,为了简单的对付“上面”,完全忽视“下面”,最终得到的不是观众的掌声,而是“上下”所有人的骂声。这种极不清醒的愚蠢的做法,源自对“指标数字”的狂热迷恋。 6、每天与领导拥抱可以促进生产力? 事件——一家公司规定,员工每天上班,需和美女总裁拥抱一次,时间不少于3秒,如果敷衍了事,将会被罚款50元。近日,一网友将美女老总拥抱员工的照片上传至网上,引来不少热议,有人恨不得立即到该公司上班,有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网友甚至表示,将考虑在自己的公司里引进这项规定。( 点评——全体员工每天跨部门、跨性别享受与美女总裁拥抱3秒钟的“幸福福利”,确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公司文化”,也让一些局外人艳羡不已。如果每天每次3秒钟的拥抱能产生感情交流,并产生源源不断的生产力,那确实不得不说是一种新型能效管理方法,但为何还有人宁愿被罚款,也不愿意每天花一个半小时排上三次队等着美女总裁、部门总监、陌生员工来拥抱自个呢? 7、鲁迅作品“大撤退” 脊梁精神“大跃进” 事件——编剧刘毅的一条关于“各地教材大换血”的微博引起舆论的热议,随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大网站都开始冠以“鲁迅作品大撤退”等名称在显著位置推荐,轰动全国的新闻由此而产生。后来,有媒体报道澄清,有教材编写者撰文质疑,甚至新华社都专门发了电稿,这条轰动全国、被太多媒体报道、太多时评家评论和太多网友热议的新闻,最后竟被定义为“伪命题”。 点评——日前,教育部作出书面答复,近来网上热炒的鲁迅作品大撤退完全是一场误会,经核实,只有广东教育出版社从适合学生写作参考和提高选文思想性出发,对五个必修模块做了微调,其中将鲁迅的《药》更换为《祝福》。 不管作何调整,每次关于鲁迅的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起民众的轩然大波。人们一直在讨论,鲁迅所批判的国民性能代表中国么?鲁迅养活了一大批研究者,为什么没有几个能成为鲁迅?现代社会还需要鲁迅么?或许随着社会的发展,真的不需要鲁迅的“尖酸刻薄”了,不需要负面批判而是换之正面宣扬,不需要“药”而是“祝福”了。然而,鲁迅先生有句话是对的,知识分子永远是批判的,永远是革命的。希望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