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商业合同陷阱有哪些

2024-11-08 20:56:3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约鱼合同
行骗人往往利用合同先向对方预付定金或少量预付款,取得对方信任后,骗取全 部货物,或者先给付少量货物,蓄意骗取全部货款。随着企业合同法律意识的增强,以 往那种利用合同骗取全部货物或贷款的情形已不多见。许多骗子用定金、少量预付款或 货物为诱馆,来达到行骗目的。
2.以假乱真
行骗人往往用假的公章、执照、证明、汇票、账号甚至假身份证等为幌子,虚构 背景编造谎言,瞒天过海。一般说来,这些人往往通过装得很阔很有来头,或一掷千金 毫不吝惜,或言称与某某领导人有某某关系。一旦与之签约履约,便逃不脱上当受骗的 厄运。
3.合演双簧
行骗人往往在报纸等媒体上发布如“诚寻加工……”等子虚乌有的广告信息,然 后以中介人的身份与闻讯而来的当事人订立信息中介合同,借机收取所谓的信息费、立 项费、中介服务费等,然后再让签约当事人持中介合同到另一个事先已串通好的外地合 伙行骗人那里订立虚假加工承揽合同,并借机收取质保金、履保金、材料款等费用,接 着将样品图纸交给对方当事人制作样品,并约定,样品不合格所交费用不予退还。由于 图纸设计本身相互矛盾、存有缺陷,当事人根本不可能做出合格样品来。就这样,骗子 通过相互勾结,两地串通,一唱一和,共同上演合同欺诈的双簧戏。
4.偷梁跳
分为明偷与暗偷两种形式。暗偷即通常所说的“调包”,行骗人利用合同条款约 定不明,标的物规格、型号、标准等模糊不清,通常口头约定,故意在成交时以小充 大,以次充好,以廉充优,以旧充新,借以达到行骗目的。明偷主要先通过签订代销、 联销等货物销售合同,但售完货后却不付货款,而从其他地方购进一些质次价低的假冒 伪劣产品,借以达到顶账或赖账的目的。
5.改头换面
骗子一旦将货物或货款骗到手,便立即变更地址、隶属关系、企业字号等。充分 利用其坐商(有固定铺面来经商的)所占的“天时地利”优势,与讨债人周旋,展开游 击战,任你钱花完、腿跑断,就是避而不见,通过这种办法将债权人拖垮而达到行骗目 的。
6.隔山卖磨
此类骗术的主要特点是虚构标的,即合同标的物根本不存在。行骗人往往把别人 的货说成自己的,无中生有诱人上当,也有的以部分商品为诱饵,多家签约,一女多嫁。如在房屋预售合同中以“卖楼花”的方式诈骗钱财。再如,在银行借款合同中,行 骗人往往以自己的财产作重复抵押,分别向几家银行多头贷款,套取银行资产。而在商 品买卖中,骗子往往买通仓库保管人员、企业值班人员、公证人员等,待客户询问调查 时,按事先准备好的词语加以搪塞隐瞒,骗取对方信任后诈骗钱财。
7.金蝉脱壳
行骗人得手后,便将骗得的钱财作为股份注册成新公司,摇身一变成为新公司的 股东,而在原单位留下破烂不堪的门面来应付上门索债的人,有的甚至将原企业注销, 远走他乡,另起炉灶。

回答2:

质量标准过于苛刻,合同没有写有效期,合同违约责任不明确,合同签订地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