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有:注重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教育。
1、注重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能力:数学课逻辑性强,比较枯燥。这就对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和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师的说话,衣着,板书涉及基本技能熟练程度。这些都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学生可能由此对你产生好感,激发他更爱学你的课。
2、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认为枯燥无味,需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探寻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和知识的来源上,对知识有一个系统地了解,这样才便于找出来。
例如,数学中的“引言”,是数学教学中由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简短,精练而自然,有时甚至只有寥寥几句,却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的成败。
3、教学过程中体现德育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探索性学习,分组性学习等。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他的出现和发展本身就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他从实践中总结出规律,又回到实践中服务于实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原理。
比如,数学中出现的正数和负数,常量和变量,直线和曲线等可以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讲解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辩证分析能力,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
数学由于具有极强的严密性,因而教人诚实和正直。诚实、求是,是数学理性精神的本质特征。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结论不会模棱两可的情形,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数学家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数学中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权贵。
坚持原则,忠于真理,个性和谐,心胸坦荡,充满自尊、自信、自爱和独立的人格。勤奋、自强,是对数学真理追求的永无止境的探索活动的人格特征。数学不像音乐、文学那样容易让人入迷,数学学习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数学并不是既有知识的汇集,数学发现,发明过程中需要数学家大胆的猜想、探索、不懈的努力,凝聚了数学家的创造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培养了人们的探索、求实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