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估测种公貂繁殖力
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到繁殖季节都会发生有相当数量的种公貂不育,往往使制订的选配方案不能顺利施行。同时,增加了其他可育公貂的负担,特别是越来越重视对水貂毛皮质量的选育,这一不育现象有愈加严重的趋势。因此,在繁殖季节到来之前对种公貂繁殖力进行估测,检出并淘汰不育公貂,很有必要。目前,种公貂繁殖力的早期检测有睾丸触诊法,血清睾酮测定法,睾丸活检法和附睾采精法。
(2)训练种公貂在繁殖季节早期配种
按1∶4(公、母)留种的貂群,种公貂在配种季节的季用率达到85%~90%时,配种工作才能顺利完成。而配种初期种公貂交配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配种进度。一般初配阶段种公貂交配率应达80%以上,而配种初期对种公貂进行配种训练,是提高种公貂交配率的重要措施。
种公貂(尤其是青年公貂)第一次交配比较困难,但一经交配成功,获得了交配经验,就能顺利地与其他母貂交配。训练种公貂,就是用还没有参加过配种的公貂去配发情好、性情温顺的母貂(通常是经产母貂),使其在母貂的积极配合下顺利达成第一次交配。发情不好的或没有把握的母貂,不能用来训练种公貂。训练过程中注意爱护公貂,防止粗暴地恐吓和扑打。一旦发现母貂拒配并且要撕咬公貂时,应及时分开。
(3)合理利用种公貂
种公貂个体的配种能力差异很大,一只公貂在一个配种期可交配10~15次,有的高达20多次,为了保证种公貂在整个配种期都有旺盛的性欲,应有计划地控制使用。在初配阶段,公貂1天只能交配1次,复配阶段1天可交配2次,但使用2~3天应休息1天。对于交配能力强的公貂,配种初期交配的母貂数不要超过7只。对配种熟练、有特殊技能的公貂(如会躺倒侧配、母貂后腿不站立也能达到交配等),要少配易配的母貂,应重点使用,专配后期难配的母貂。
(4)检查配种期种公貂的精液品质
通过检查,可以进一步淘汰在早期估测中判断不准的公貂,防止因精液品质不良或无精子造成的母貂不孕。初配阶段每个公貂都要检查,复配阶段配种次数较多或营养和管理有较大变化时,也要对有关公貂进行精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