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是通过在网络平台积聚起影响力而走红之人的代名词,是新媒介传播变革中的弄潮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受众猎奇、窥伺和观赏心理的兴奋点,精通个体IP的包装、经营和运作方法,从而在风起云涌的网络环境中聚拢相当程度的注意力资源。从网络红人到网红的进阶,这一脱胎于亚文化的群体正在实现蜕变,某种程度上已成为网络平台上引领流行文化的意见领袖,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一时间,“人人都想当网红”“人人都在寻找网红”的势头涌现。然而,在网红文化红红火火的背后,我们亦需要对这份热闹喧嚣保持适度的清醒。除了直观可见的所谓庸俗、低俗内容的传播之外,网红文化及传播中隐含的诸如“重其表、轻其里”的虚荣导向价值隐患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为充分理解网红文化的这种潜在负面影响,我们姑且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淘宝网红群体作为一个认识的切口。“网红”一词刚开始被大众熟知时主要指代的是一群外貌姣好、通过分享展示其精心修饰的个人美丽容颜的照片以及日常穿衣搭配和美妆护肤经验的淘宝网红。她们凭借靓丽外形吸引数十万甚至百万粉丝,在社交媒体上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远胜于许多文化名人,甚至令诸多大众传媒望尘莫及。
与此同时,这类网红背靠广泛的粉丝影响力经营着一家家销售额过亿元的淘宝店,无形之中其所代表的名利价值也刺激了众多人的追捧和效仿。在这类淘宝网红的带动下,一种“以颜值为正义”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开始悄然流行。网红被资本趋之若鹜地推崇,漂亮的美妆图片导流的背后是一家家皇冠级淘宝店铺日进斗金的光辉销售业绩,在消费主义主导流行文化的时代,美貌在资本的操纵下成为“变现”利器。于是,资本不仅定义了什么是流行,也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全新的审美标准,而大众文化的消费者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接受了类似于“双眼皮、大眼睛、白皮肤、瓜子脸、大胸、瘦削长腿”为美的标尺,开始运用这样的标准去看待周遭以及审视自己。
在互联网时代,网红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当网红,受众人追捧。谈及“网红”,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靠颜值、靠身材、靠金钱的年轻女性 ,她们晒美食、晒旅行、晒生活 ,甚至一张自拍在网络上都有重磅炸弹的威力。然而 ,在这些简简单单的信息发布过程中 ,暗含了聚合受众的共鸣链接。互联网的交流不是面对面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空间上被拉大 ,要想与受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就必须打通情感上的共鸣。走颜值路线的“网红”在网络上所营造出的场景化的生活方式 ,对于受众而言就是具象的理想生活图景 ,受众在不满自身生活状况的情境下 ,很难对网络上展现出的完美场景说不。
不过 ,被此类“网红”吸引的受众不会产生长期的“依赖”,如果“网红们”无法想出其他方式增加“黏性”将会很快被新上位的“网红”剥夺注意力资源。也有不靠颜值取胜的“网红”,类似“papi酱”“艾克里里”等 ,他们紧抓网络热点策划视频内容 ,吐槽社会现象以此来营造与普罗大众的共鸣 ,增强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距离。
网红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它有着粉丝千千万,介绍对象或者跟旧情人撕逼都能让社交网络翻天;也靠着点真实度存疑的人气,开始兜售自己;或者,就只是无意间说了句话就莫名其妙地红了。
是啊,以万计的社交APP数量,以及价美物廉的买量价格,“网红”已经到了走在路上都能遇上几个的地步。
除去一个模板网红脸的,怀揣帝皇梦喊麦的,上街整蛊人的,还有很多是在用心来做一名网红的。
他们,才是真正为人民群众带来欢乐、传递自己价值的,合格的网红
中国网红文化的盛行歧视是中国实体经济衰落的表现,中国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中国网红的崛起。
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让网红红得更久?如何让网红走红走得更有商业价值?如何让商业价值更持久?而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问:那些红得久的网红,和红不久的,差别在哪里?网红持续走红的关键点是三条:品类领先,持续输出和品牌更新能力红人之所以红,在于其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在满足需求这个问题上,唯有持续的品类领先,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