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薛仁贵在大非川失败,有以下几点:
一、是虽然唐朝国力强盛,但是也不能承受如此耗费钱财的远征战争。从公元656年到670年,唐朝军队在十余年间都在频繁对外发起战争,没有足够休养生息时间,这种情况严重消耗了唐朝的精锐军队,也损耗了大量的的钱财,这是战败的原因之一。唐朝在连年的征战情况下,不仅训练出来的精锐军队被大部分消耗,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安居乐业的平民百姓也陷入了繁重的兵役、徭役中。古语也曾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二、是战马的严重损耗,补给不足。十几年的战争损耗的不仅是战士和钱财,还有战马,并且好的战马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的。一匹好的、有利于作战时更好地发挥士兵战斗力的战马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它要从它一开始出生的时候就要仔细挑选。所以说养成一批战马是非常耗费时间的,还有就是要加上长期的粮草运送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三、是唐朝军队没有处理好战争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虽然吐蕃吞并了吐谷浑,但是,与唐朝军队处处得罪吐谷浑的军民百姓相比,吐蕃权臣噶尔东赞就很懂得利用各种手段拉拢吐谷浑并且挑拨吐谷浑与唐朝的关系,在对战时噶尔东赞就联合吐谷浑的军队一起攻打薛仁贵所率领的军队。
可能是因为敌人的战斗能力比他更强,所以他才会败得如此狼狈。
作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个地方最站对唐军来说是很亏的,因为这根本发挥不出他们的强势的,可以说是任吐蕃摆布的,薛仁贵再怎么有实力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呀。
唐朝和吐鲁番血战时,不仅后勤补给跟不上,而且周边的小国也在趁火打劫,薛仁贵要应付的敌人太多。
因为地势以及战略的问题,导致薛仁贵的失败,如果在其他地方,那么薛仁贵不一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