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大家,这个中药破壁是什么啊?

2025-04-15 17:31:3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楼主说的中药破壁应该是草晶华破壁草本吧,这个可是个好东西啊,而且它的产品系列非常的多,是采用现代破壁技术、运用国家发明专利技术无添加制成颗粒状,打破植物细胞壁,有效成份更好吸收,喝的都是原药材的味道,但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普通传统饮片,药效研究显示提高3-5倍。建议楼主买一盒试试。

回答2: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节,少不了的登高、望远、赏菊。这一期的中药图鉴,我们就来品一品这“暗香盈袖”的菊花。

为你写诗——文人骚客对菊花的浪漫
作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其清寒傲雪的品格,灿烂明媚的颜值,都被历代文人写遍。
屈原在《离骚》说“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也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清照则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古往今来,文人骚客也是很钟情于菊花了。
但他们不仅仅是赏菊,还热爱栽菊。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但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
古人为什么流行种菊花?
菊花栽培能得到广大推广,除了观赏价值,更在于它的药用价值。
早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在后来的记载中,各大医药典籍和民间都有留下菊花的传说。
汉朝《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
《西京杂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当时帝宫后妃皆称之为“长寿酒”,把它当作滋补药品,相互馈赠。这种习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代。“蜀人多种菊,以苗可入莱,花可入药,园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药肆”。从这些记载看来,中国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
当然,这个好习惯,一直延续到现代,菊花茶、菊花酒、菊花酿……各种以食用和药用为目的的品菊方式层出不穷,且各有各的妙处。
这是一朵很清新的花
所以菊花到底有什么功效呢?
《药典》中是这么概括菊花的: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草叔总结了菊花食疗和入药最常见的4大用处: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风热感冒或是温病初起的人,如果温邪犯肺,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可以菊花泡水泡茶,可帮助清热,使气清上浮,帮助疏散肺经风热,发散内热邪气。可以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搭配,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比如桑菊饮。
肝阳眩晕,头晕头痛
菊花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可以缓解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状,此时可与白芍、珍珠母等平肝潜阳药搭配用。如果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甚至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熄肝风药同用。
目赤昏花,清肝明目
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用法。肝火上攻常会导致眼红肿痛(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里有火”),菊花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常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非常适用于常常对着电脑的上班族和老是玩手机的低头族。还有一些肝肾精血不足的人,长久都不注重养护眼睛,导致比较严重的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可以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的中药草本。
清热解毒
菊花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俗称“下火”,可治疗令人烦恼的疮痈肿毒等溃疡,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的用处离不开这几字,菊花真是一朵清新的花儿呀。
菊花好≠好菊花,如何挑到好菊花?
菊花用药部位一般是植物的干燥头状花絮,炮制过程一般是拣去杂草,阴干、生晒等。很多人日常在购买菊花的时候,总是遇到花瓣碎屑、泡茶煮酒都弄得花瓣糊满整杯的情况,喝起来满嘴碎屑,非常影响口感和效果。要是买回来忘记了,遇上阴雨天,没几天就潮湿,失去了效果不说,长了小虫还容易坏肚子。
那就向大家隆重介绍草叔家的草晶华菊花破壁草本,完全不存在以上烦恼。
草晶华菊花破壁草本
打破植物细胞壁,有效成分更好吸收!
打破植物细胞壁的草晶华菊花破壁草本,饮用水一冲泡,就能把有效成分融入水中,渣沉淀在底部,喝的时候完全不影响口感,只感受到菊花清香;反复冲饮数次,饮水嚼渣,就能将其有效成分很好地利用(药效研究数据显示,是普通传统饮片的3~5倍)。
无添加制成颗粒状,也使得草晶华菊花破壁草本相比菊花花苞、菊花粉末等大大缩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日常易储存不受潮,效果也不易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