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西游记》中观音大士的人物形象分析?

2024-10-27 14:25:0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观音菩萨是地位较高的佛界人物,在取经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性格比较多面。

爱面子,自视甚高

“面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社会又是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观音菩萨也不例外。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与观音菩萨没有交集,却得罪了观音。观音菩萨是受邀来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客人,本是一件荣光的事情,但是来了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自己也被晾在了一边,没人搭理,觉得很没面子,得知事情原委后,就暗自与孙悟空结下了梁子。

菩萨不是天庭体制内的人,却势必捉拿孙悟空,原因有二:

1、观音派弟子打探军情,帮忙捉孙悟空,结果却败走回营,让菩萨很没面子,就推荐了“显圣真君”二郎神,后来还准备自己动手,但是天庭的老君出手了。

2、菩萨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应该在天庭表现一番,以便留下好印象。

《西游记》介绍: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书中讲述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

回答2: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西游记》是以“人”为本来写的,书中包罗万象,有玉皇大帝和四海龙王等天庭人物,有如来和观音菩萨等佛界人物,也有妖魔鬼怪和凡人等各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形象也很鲜明,观音菩萨就是一典型样本,本文选取观音菩萨为代表,从性格、人际交往、领导才能和做事风格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形象特征。
观音菩萨是吴承恩塑造的重要角色之一,观音菩萨在《西游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出场次数也颇多,是取经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与各色人物都有交集,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一、观音菩萨的性格分析
观音菩萨是地位较高的佛界人物,在取经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性格比较多面。
(一)爱面子,自视甚高
“面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社会又是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观音菩萨也不例外。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与观音菩萨没有交集,却得罪了观音。观音菩萨是受邀来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客人,本是一件荣光的事情,但是来了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自己也被晾在了一边,没人搭理,觉得很没面子,得知事情原委后,就暗自与孙悟空结下了梁子。菩萨不是天庭体制内的人,却势必捉拿孙悟空,原因有二:一是观音派弟子打探军情,帮忙捉孙悟空,结果却败走回营,让菩萨很没面子,就推荐了“显圣真君”二郎神,后来还准备自己动手,但是天庭的老君出手了。二是菩萨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应该在天庭表现一番,以便留下好印象。
孙悟空四处求方救治镇元大仙的人参树时,也体现了这一点。孙悟空为了解决与镇元大仙的矛盾,四处求人帮忙,从蓬莱到方丈仙山又到瀛洲,最后才到落伽山找菩萨,菩萨埋怨孙悟空不早点找她。因为观音一直自视甚高,在她认为孙悟空有难,却越过自己去找别人是看不起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藐视,况且孙悟空他们还是自己手下的人,面子上也过不去。孙悟空在红孩儿一难时,最后才找菩萨,又遭到菩萨的埋怨。
(二)亦狠亦善
观音是一个心思很重,会下狠手的人。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天兵围困,菩萨想趁孙悟空不注意之时,用净瓶打死孙悟空,即便不能打死,也求孙悟空能跌倒,伺机捉拿孙悟空,可见其心思之重。
观音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在真假猴王之争时,孙悟空想让菩萨帮自己证明身份,见了菩萨就不顾形象地大哭起来,这估计是孙悟空最后的绝招。这
样的孙悟空菩萨很少见,哭得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菩萨也赶快安慰。可见,孙悟空在菩萨心里还是有一定的地位。
(三)强烈的虚荣心
唐僧师徒被困通天河时,求助菩萨收服灵感大王,观音怕灵感大王把唐僧给吃了,心里很着急,没有梳妆打扮就出门了,收完鱼精就想走,但是孙悟空说让众人拜一拜菩萨,菩萨心里很高兴,就接受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向端庄示人的菩萨宁愿冒着形象近毁的损失接受众人的膜拜。
赢过孙悟空,却打不过观音,就弃械投降,说自己有眼无珠,愿意跟着菩萨,菩萨听后很喜欢,紧张的敌我关系得以改变。
(四)偶有幽默
孙悟空请菩萨帮忙降服红孩儿时,虽然埋怨悟空没有及时找自己,但在路上还是有说有笑,如,菩萨坐定道:“悟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甚么东西作当。”可见孙悟空和菩萨的关系还算亲密,两人可以开玩笑。
二、菩萨的交际之道
人际传播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复杂的关系社会里生存,一定要提高人际传播技巧。
面对上级时,懂得察言观色。当如来挑选人员寻觅取经人时,菩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如来甚是欢喜,菩萨敢于承担上级重任,为上级排忧解难,获得领导赏识。但是在面对下属时,却极为苛刻。菩萨奉旨寻找取经之人,来到长安时,土地神祠的土地和各庙神祗都来参拜,菩萨以命令他们不得走漏一毫消息,还理直气壮入住土地神祠。
三、菩萨的领导才能
(一)领导艺术:擒贼先擒王
如来早就看出来孙悟空不好管教,所以给了观音三个紧箍儿;而观音也深知只要把孙悟空控制了,其他的人更好制服,所以给了唐僧一个紧箍儿并传授其紧箍咒。
(二)领导风范:我的人,我来管
菩萨在救活人参树后,镇元大仙客气地与菩萨说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菩萨回道:“唐僧乃我之弟子,孙悟空冲撞了先生,理当赔偿宝树。”其实菩萨是想让大仙明白:唐僧四人是我手下的人,他们是有背景的。
四、观音的行事风格
(一)权为我所用,利为我所谋
如来给了观音三个紧箍咒,但观音有私心,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自己留了两个,给唐僧一个,另两个用在了黑熊怪和红孩儿身上,而这两人都是观音麾下的人。

回答3:

观音菩萨是地位较高的佛界人物,在取经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性格比较多面。爱面子,自视甚高“面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社会又是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观音菩萨也不例外。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与观音菩萨没有交集,却得罪了观音。观音菩萨是受邀来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客人,本是一件荣光的事情,但是来了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自己也被晾在了一边,没人搭理,觉得很没面子,得知事情原委后,就暗自与孙悟空结下了梁子。菩萨不是天庭体制内的人,却势必捉拿孙悟空,原因有二:1、观音派弟子打探军情,帮忙捉孙悟空,结果却败走回营,让菩萨很没面子,就推荐了“显圣真君”二郎神,后来还准备自己动手,但是天庭的老君出手了。2、菩萨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应该在天庭表现一番,以便留下好印象。

回答4:

、观音菩萨的性格分析
观音菩萨是地位较高的佛界人物,在取经任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善于与各色人物打交道,性格比较多面。
(一)爱面子,自视甚高
“面子”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社会又是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观音菩萨也不例外。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前,与观音菩萨没有交集,却得罪了观音。观音菩萨是受邀来参加王母娘娘蟠桃盛宴的客人,本是一件荣光的事情,但是来了之后,看到的却是一片狼藉,自己也被晾在了一边,没人搭理,觉得很没面子,得知事情原委后,就暗自与孙悟空结下了梁子。
菩萨不是天庭体制内的人,却势必捉拿孙悟空,原因有二:一是观音派弟子打探军情,帮忙捉孙悟空,结果却败走回营,让菩萨很没面子,就推荐了“显圣真君”二郎神,后来还准备自己动手,但是天庭的老君出手了。二是菩萨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应该在天庭表现一番,以便留下好印象。
孙悟空四处求方救治镇元大仙的人参树时,也体现了这一点。孙悟空为了解决与镇元大仙的矛盾,四处求人帮忙,从蓬莱到方丈仙山又到瀛洲,最后才到落伽山找菩萨,菩萨埋怨孙悟空不早点找她。因为观音一直自视甚高,在她认为孙悟空有难,却越过自己去找别人是看不起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藐视,况且孙悟空他们还是自己手下的人,面子上也过不去。孙悟空在红孩儿一难时,最后才找菩萨,又遭到菩萨的埋怨。
(二)亦狠亦善
观音是一个心思很重,会下狠手的人。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天兵围困,菩萨想趁孙悟空不注意之时,用净瓶打死孙悟空,即便不能打死,也求孙悟空能跌倒,伺机捉拿孙悟空,可见其心思之重。
观音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在真假猴王之争时,孙悟空想让菩萨帮自己证明身份,见了菩萨就不顾形象地大哭起来,这估计是孙悟空最后的绝招。这
样的孙悟空菩萨很少见,哭得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菩萨也赶快安慰。可见,孙悟空在菩萨心里还是有一定的地位。
(三)强烈的虚荣心
唐僧师徒被困通天河时,求助菩萨收服灵感大王,观音怕灵感大王把唐僧给吃了,心里很着急,没有梳妆打扮就出门了,收完鱼精就想走,但是孙悟空说让众人拜一拜菩萨,菩萨心里很高兴,就接受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一向端庄示人的菩萨宁愿冒着形象近毁的损失接受众人的膜拜。
赢过孙悟空,却打不过观音,就弃械投降,说自己有眼无珠,愿意跟着菩萨,菩萨听后很喜欢,紧张的敌我关系得以改变。
(四)偶有幽默
孙悟空请菩萨帮忙降服红孩儿时,虽然埋怨悟空没有及时找自己,但在路上还是有说有笑,如,菩萨坐定道:“悟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甚么东西作当。”可见孙悟空和菩萨的关系还算亲密,两人可以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