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G的样枪在1984年提交给海军武器支援中心进行全面的试验,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总体表现良好。总体而言SMG通用冲锋枪很适合美国特种部队的需要,是一种“一枪多能”的冲锋枪。HK公司被告知还需要对SMG作出一些改进,并要求提供新的样枪以作进一步的测试。在1985年HK公司向海军武器支援中心提交了经改进的SMGⅡ样枪。
SMGⅡ以SMG为基础,尺寸与SMG基本相同,在操作和设计上虽然非常相似但也有许多重要的变化和改进。为了降低武器的重量和生产费用,弹匣和整个下机匣采用塑料。在SMGⅡ上重新采用了HK54A1的3发点射模式,同样也重新采用了气压阀装置。气压阀的开关是位于弹匣座上的一个转杆,其中“L”为低压,“H”为高压,在机匣内的枪管下方还有一个小导气筒,样子就像气枪的CO2气瓶。
当气压阀调节杆扳到“L”位置时,枪管上会打开一个泄气孔,使部分火
药燃气进入这个“气瓶”内,降低弹头后的压力,使普通弹的枪口初速变成亚音速。一旦弹头离开枪膛飞向目标时,储气室里面的气体就会从枪口溢出。当气压阀调节杆扳到“H”位置时,导气孔就会关闭,使所有的火药燃气都用于推进弹头。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射手在安装或拆卸消声器前后不需要更换弹种就能达到最大的使用效果,只需要一个开关就能使SMGⅡ无论用不用消声器都能使用超音速的普通弹。有一点有趣的地方是,HK54A1和SMG上的枪机锁都取消了。因为虽然枪机运动时的机械噪声并不比使用消声器时的膛口噪声高,低于弹头出膛后剩余气体的音爆,但取消这个功能可减少武器的复杂性使它的成本降低,也使得射手在第一发弹没有有效击倒目标时可迅速打出第二枪。
从SMG到SMGⅡ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照门。原本那个复杂的照门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MP5的照门,但在照门的护耳上增加了两个氚光点,再配合上准星上的氚光点,可在光线昏暗的条件下使用。另外SMGⅡ上的三根分解销的固定方式与美国M16步枪的机匣分解销一样,拨出后仍挂在枪上,以防止丢失。除了上述这些特点外,SMG和SMGⅡ基本相同。 SMG和SMGⅡ的精度在MP5基本型之上,因为SMG的前握把有助于控制连发射击时的枪口跳动,而减速系统使射速降低到500发/分,使武器在连发中更容易控制。单手全自动射击SMGⅡ时,就像MP5K或其他冲锋手枪那样,超出20米外散布面就很大,但已经足够让射手从客机或公共汽车的一侧打到另一侧了。优秀的人机工程学设计使SMGⅡ更容易和更迅速地操作,虽然SMGⅡ的瞄准基线太低,不容易贴腮瞄准。另外在可靠性方面也是能满足要求的。
既然HK公司研制了这么好的东西,那么这些枪为什么不能像MP5那样闻名天下呢?在JSSAP计划中,有不足20支SMG和20支SMGⅡ在1980年代生产,每一支基本上都是手工制造的原型,在完成所有的试验后,原来预定的使用者(尤其是海军特种作战部队)早已获得大量的MP5。如果全部换装新型冲锋枪就需要花很多的钱,所以大多数用户宁愿花较少的钱继续使用他们已经熟练的MP5。于是HK公司在1986年为美国海军特种部队生产了“海军”型的MP5-N、MP5SD-N和MP5K-N,然后这种海
军型的MP5又被许多国家的军队和执法机构特种部队所采用。据说HK公司曾为某支特种部队提供了60支手工制作的SMGⅡ,每一支要花费2800美元,但由于没有备件,这些武器现在已经被5.56毫米短突击步枪所取代。
虽然HK公司希望美国军方能够正式采用SMG,但这个希望随JSSAP计划的取消而破灭。不过HK公司的研究并没有白费,1988-1990年,HK公司基于SMGⅡ的设计在德国的实验室研发了MP2000冲锋枪——这是UMP冲锋枪的前身。MP2000在模块化和轻型材料的应用方面更进一步,不足2公斤重的MP2O00包括了类似于HK54A1上的枪机锁和SMGⅡ上的气压阀设计,各模块可以让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自行组合。不过只生产了很少的原型枪用于内部测试,在HK公司也曾考虑让MP2000投产,美国海军曾打算订购10支MP2000供“海豹”突击队测试,但这个采购单最终没有落实。
1998年,HK公司公开了新的UMP45冲锋枪,该枪型吸收了HK54A1、SMG、SMGⅡ和MP2000等原型枪的经验,并且不再强调“一枪多能”的概念。新型的UMP通用冲锋枪最大程度地运用了聚合物材料,结构简单,重量很轻,目前已经推出有.45ACP、40S&W和9×19毫米三种口径的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