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权力与荣耀》的创作包含了20世纪初中期英国天主教复兴的社会背景。英国天主教在经历了16至18世纪新教意识形态的体制压制与妖魔化后,在19世纪20年代末重获合法地位,1829年开始的牛津运动成为天主教复兴的标志。著名神学家、圣公会主教纽曼等一批宗教权成脱离新教成为天主教徒。二十世纪初的“现代化”进程使英国社会迅速“世俗化”,同时战争带来的幻灭感和各种新思潮的冲击也弱化了新教思想在英国的影力,为天主教哲学重拾影响创造了前提。同时,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政治思想领域的“左”“右”之争感到怀疑和厌倦,主张回归传统宗教哲学。逐渐复兴的天主教意识形态对追求内心“宗教感”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包括格雷厄姆·格林、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领等在内的大批作家开始极力推祟19世纪天主教钟学家亨利·纽曼的宗教哲学。
该作以作者1938年3、4月间在墨西哥度过的两个月经历为基础创作,而这两个月中有五星期是独自一人、筋疲力尽的穿梭于南部塔巴斯科和恰帕斯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