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洞的问题啊 问一下

2025-04-14 09:24:5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你好,大部分宇宙爱好者都有你这个疑问。我们的能力非常有限,大爆炸和暴涨只是我们根据已知的一些非常有限的观察数据来进行推理,得出的最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一种解释。事实上宇宙从何而来我们根本就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黑洞呢,目前最被认可的是死亡后变成白洞,你百度一下看看就知道了。还有人说黑洞其实就是进化中的虫洞,是通往其他宇宙的通道,进化失败就是白洞,进化成功就打破了本身宇宙的束缚,最终变成通往其他宇宙的通道。奇点这个东西是根据大爆炸理论反推理得出的一个猜测,到底是否存在无人得知。我个人比较支持虫洞的说法,因为奇点我们没办法去理解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所以我更相信有另外的宇宙,而且不止一个呢。我想依靠我们的科技能力是不可能探索这一切的了,只能这样猜测吧。我相信再过500年,我们也不会走出银河系的,更别说去研究黑洞了,唉,深深的遗憾啊,如果真的有修真,我一定要修真,一定要到黑洞里去寻找真相!

回答2:

关于黑洞的大小和质量,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一下。物质的密度和致密度是两个概念。物质的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而致密度则是形成黑洞所需的临界半径(可以理解为史瓦西半径)与实际半径的比。只要能把一定的质量放进一定的体积内,使其产生的引力让光也无法脱离,它就是一个黑洞了。
黑洞并不一定是极高密度的天体,只要致密到足以囚禁住光就可以了。
与人们的普遍印象相反,黑洞的平均密度并不一定很高,这个值(致密度)与质量的平方成反比。一个由超越了中子星质量限度的恒星通过引力坍缩形成的黑洞,其密度达到10^14克/立方厘米(核密度)以上。而一个数十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其密度甚至比水的密度还要小。
一个原子的尺度大约是10^-8厘米,如果把数十亿吨的质量压缩到一个原子的尺度,它就可以囚禁住光了。这就是所谓的“量子黑洞”。当然,它的密度是相当高的。当把地球压缩到10^-9厘米的尺度时,它就可以囚禁住光了,就是一个黑洞了。因此,地球的致密度就是10^-9。由此可见,地球的史瓦西半径大约在1厘米上下。
太阳的史瓦西半径约为3千米,与它的实际半径比一下,可知太阳的致密度大约是10^-6。
对于一个天体来说,致密度越趋近于1,越容易形成黑洞。中子星的致密度大约是10^-1,所以对于单个的天体,中子星是最接近于黑洞的天体。
再往大里看。一个典型星系的质量大约是10^11倍太阳质量,尺度大约是10^5光年。当把一个典型星系的质量放在10^-2光年的尺度内,就足以囚禁住光了。你可以自己算一下,此时,它的密度肯定比水的密度还要小。

奇点是怎么产生的?现在还不知道。
量子力学认为,是量子真空演化为闵可夫斯基真空时,真空零点能实体化,产生出物质和引力,才发生了宇宙大爆炸的。这种能量的实体化,是发生在一个点上,就是奇点了。真空零点能的能量密度极高,可以达到10^34 g/cm^3,远远大于目前发现的宇宙中最高的能量密度(就是核密度),因此,一个点的能量就足以形成整个宇宙了。宇宙大爆炸也好,宇宙随后的膨胀也好,不需要事先的压缩,也不需要外力的作用。

对于恒星级的黑洞,可以通过继续吸集质量而长大。例如,两个恒星级的黑洞相遇,会合并成一个更大的黑洞。但像星系这么大(或更大)的黑洞是否还会通过进一步收缩而缩小,现在还不知道。从道理上说,应该是可以的,毕竟它的密度非常小,可以通过内部的引力作用而提高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