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25-04-03 23:17: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舞蹈教学,学生参与模仿、表演、欣赏,获得感受、体验、理解、鉴赏舞蹈的美的经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形象思维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舞蹈教学在开发学生潜能与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我们该怎样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我们又该怎样在我们舞蹈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 舞蹈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展示和享受舞蹈美的过程。以舞蹈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要以舞蹈审美体验为核心,降低专业要求,提升审美活动质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舞蹈实践,从舞蹈中享受美和享受快乐,从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中等职业学校的舞蹈教学就是应该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欣赏能力、有艺术修养的公民。 新的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必须革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旧格局。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变舞蹈学习的方式,在每一课里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动身体、动脑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加强艺术实践,鼓励舞蹈创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消除畏惧、胆怯心理,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大胆地尝试,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动作和表现动作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舞蹈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促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产生一种积极创新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 创新教育需要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旨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并实现教学上的民主。教师要善于营造这种民主平等、敢想敢思敢为的优良学习氛围,从而大大激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实践创新欲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是平等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师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可是有些教师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师道尊严的意识太顽固。对学生不能像对朋友、同事一样予以足够的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所以教师应该淡化角色,从舞蹈教室的最前面走下来,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敢吐真言,敢表真情,心灵相通,共同面对学习中的挫折、成功时的喜悦。 师生关系还必须是互动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对教学活动的结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握好教学节奏,使动作量和内容更充实,既要引导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要启发学生姿体与情感都“动”起来与动作语言共舞,用心去感受舞蹈,与丰富的舞蹈世界进行心灵对话,真正产生心灵共鸣。从踏上舞蹈教室起,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就对学生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如果面无表情,舞蹈语言贫乏,缺乏热情,当然激活不了学生互动的兴趣。如果教师热情洋溢,因材施教,适时加入学生习惯的、动作,让语言和人体动作与学生时时共鸣,互动的局面就形成了。在课堂上,教师、学生、舞蹈之间的和谐共振,情感互动越多,师生之间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默契。 2.让学生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我在舞蹈教学中经常对学生的表现做到多表扬少批评,时时去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如在教学印度舞时,学生王洁突出了印度舞中诱惑的眼神和手腕的韧性,我情不自禁地赞到:“好漂亮的印度姑娘!”王洁笑了,在她害羞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喜悦、看到了自信。我认为,有时即使是一句不经意的赞语,对学生来说也会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会使学生觉得“我能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想方设法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创设了许多次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励其学习动机,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焰,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舞蹈训练中去。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谓教学形式的开放,就是改变过去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固定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来推陈出新,改进教法,活跃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舞蹈创编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听唱了一段学生熟悉的歌曲旋律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就如何结合音乐创编舞蹈动作让他们开展热烈的讨论。学生们争相发表了各自意见,相互得到启发和指点,提高了认识、分析、理解和鉴赏舞蹈美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我发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起时,优秀生可以为困难生提供极好的智力启示和帮助,同时在对困难生的辅导帮助中也可以巩固其自身知识与技能,提高动作表演的能力。因此,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可以集体思维促进个体思维的发展,让每个成员都能大胆地想象、构思与创造,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创造出一些新颖、独特的舞蹈小品来。 3.课堂评价中的组际竞争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教学中我还注意变学生个人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际成员竞争”的新格局,通过课堂上对学生纪律常规、动作姿态、配合程度等多方面的评比,培养学生合作共处和勇于竞争的意识,促进了舞蹈教学实践的水平。这样使课堂气氛愈加热烈,学生能够激情参与。通过合作,成员之间气氛和谐,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愉快的气氛中,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竞争,使学生树立起自尊、自信与自强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培养求异创新的精神,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与成就感。 综上所述,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舞蹈教学必须要创新,创新是舞蹈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以舞蹈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索能力,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学习舞蹈,体验舞蹈,表现和创造舞蹈。那么,我们舞蹈教学的路就会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