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成就: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
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公元前
至公元前
的诗歌。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赋、比、兴的艺术
,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
在戏剧方面,远在十三世纪,就出现了
的辉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创作了70部
。那惊天地泣鬼神的《
》,那轻松、明快、活泼、幽默的
《
》,那颂扬正义、鞭挞邪恶的
戏《鲁斋郎》,那翻卷着
的
《
》等风格多样、色彩
的剧作,不仅展示了我国戏剧的丰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还把
和
的优点熔为一炉,把诗词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诵扩展到配乐吟唱,将诗和歌密切地结合起来。
、
独特的表现形式和
,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变化多样而又严整有序,而时代
,不仅继承了它的优秀传统,而且还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在小说方面,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现了"标志市民文艺样式"的"
"。元末明初又有两部
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
的《
》和
的《
》。这两部内容博大、
、人物过百的长篇巨著,享有世界声誉。
在革命风暴中诞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我国
(从"五四"时期的
到
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学),以其更先进、更合理、更美好的崭新姿态,前进在今日世界进步文学的前列。
、
、《家》、《春》、《秋》、《
》、《
》、《
》、《
》、
、
、《东方》、《
》、《
》、《
》、
、《
》等小说;
、《日出》、
、《
》、《
》、《
》等话剧;
、
、
、
、
等诗人的诗歌,都以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
的统一,跨进
的殿堂,为光辉灿烂的
编织出更为璀璨夺目的花环。
综观三千多年的
全貌,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在中
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文学的任务和功能历来都受到重视。公元前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 /FONT>479)首先提出诗(文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国
,极重视文章的写作,认为文章可以"经国",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对写作诗歌的目的作了更
的阐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此,
说得更为明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代诗人、作家、文论家这些关于文学任务和功能的论述,对后来的创作实践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和
在批判地吸收历代有关文学功能的主张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明确、更为群众欢迎的响亮口号:文艺为
服务;文艺
,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
的文学取得了
的成就,
的文学特别是新时期的文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二、我
历来是勇于进取,在形式和体裁上不断创新或
的开放型文学。比如,诗歌的发展是由
而
、
,由
而
、
、
。散文的发展是由
而
、
而"
"中的古文,到了现代,散文的种类和形式,真可谓
、色彩
。在体裁上,由
、
、
而明清
、
。总之,几千年的文学发展表明,我
在
和体裁上,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中,在不断地创新和革新。
需要指出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
程度较高的民族,能够全面、辩证、成
对待文学形式和体裁上的创新和革命。某一新的
和体裁出现后,并不因此否定先前的艺术形式和体裁,而是允许各种艺术形式和体裁
。比如,
、
在诗歌领域里占据主要地位后,但
和
并没有就此消亡,甚至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再比如,今天我们提倡
,但
创作依然很兴旺,诗与词的
、共存共荣也很令人深思。在宋代,词在诗歌领域里占了主要地位,但宋代的诗也很有特色。即使在今天,它们也是
的兄弟或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