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和习俗是什么呀?

2024-11-30 23:01:4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端午由来

端午节日,远早于屈原时期就存在,早在远古时期,端午节这天为古越人祭祖的节日,当然那个时候没有端午这个名字,后来逐步变为祛病防灾的节日,再后来有了端午节这个名称,也为了纪念几位先人

纪念屈原
屈原,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也是现在端午节纪念屈原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一种说法。而这种说法是大约从魏晋开始,将端午的一些节俗和屈原联系起来,而在魏晋之前,端午节和屈原着实没有什么联系

纪念伍子胥
在浙江一带,过端午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原为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当时楚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后吴王子夫差继位,吴王听谗言陷害子胥,后将尸体同样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郭德纲有一段关于伍子胥的唱段---《未央宫》,唱的是悲悲戚戚,听得是潸然泪下,其中几句:听信太宰贼伯嚭,吴王他杀了伍子胥,说什么忠良死得苦,说什么忠良死得屈。

纪念曹娥
曹娥是东汉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端午习俗

吃粽子
全国各地,到了端午,应该都吃粽子吧,常见的蜜枣的、还有鲜肉的等等,听郭德纲说还有带鱼的、腰子的、猪头肉的、毛血旺的,哪天有机会也来几个尝尝鲜。

饮雄黄酒
小编当地其实对端午节不是很重视,甚至都不如六月初一,也仅仅吃个粽子而已,端午饮雄黄,小编也是听老郭讲,才知道的。雄黄酒就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
在有些地方,端午这天,会喝点雄黄酒,还有的将雄黄酒涂在小孩的脸部和四肢,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老者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药晕鱼龙,保护屈原。小编窃以为,应该不是这样,饮雄黄酒的历史应该早于屈原投江。

插艾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人认为疾病为六淫所侵、鬼邪所至,艾草具有辟邪之效,端午节便将艾草悬挂在门前,用以祛鬼禳邪。

赛龙舟
赛龙舟也是早于屈原就出现了,现在全国比较出名的地方:湖南省沅陵县,东莞市万江区,贵州省铜仁市、镇远县

回答2:

1 端午节的由来
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
端午起源于我国南方百越,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以龙舟竞渡形式祭龙祖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2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1、扒龙舟
游旱龙,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每到端午时节,人们便用竹子和纸制成粉、褐、青、紫、红、黄六种颜色的龙舟“游旱龙”,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每天依次巡游。
2、薰苍术
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3、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4、采药
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民间认为,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是草药生长旺盛之时。
5、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有了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是古时北方盛传的五大毒物。
6、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除病延年。”

回答3: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除五毒等。

回答4:

端午节的由来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