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重视,打仗的时候才会使用的。主要是清朝皇帝认为一旦外部威胁衰退内部威胁变成主要威胁,他们对火器都采取了一种无视,甚至刻意回避的态度。清朝总是临到用兵的时候才铸造大炮也是基于这种原因,而且给大炮各种称号,比如各种大将军。但是一旦战争结束就对大炮不加保养任期锈蚀,甚至还有把大炮直接埋掉的行为。
说实话,学历史的时候就深有体会,清朝真的不重视火器其实并不只是清朝不重视火器,很多君主国都不重视火器,比如日本在战国时期实际上已经大量使用了火器,战国末期的日本军事组织已经很类似欧洲16世纪的长枪兵+火枪手的形式了,但日本的火器到幕末却被欧洲甩在了身后。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一旦没有频繁的大规模对外战争得需求,火器这种对操作训练要求不高的武器对君主国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当时确实不怎么重视火器,但实际已经有广泛的应用了,但是因为满清的愚民政策,他们视科学为奇淫技巧,大兴文字狱遏制文化人的思想,终清一朝,竟然没有一个思想家,而却闭关锁国,看不到时代发现的潮流,所以也使得火器没有得到发展和研发。
不怎么重视的,火器这个东西本身的技术含量高,但是操作的时候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很低,并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使用火器的训练要求比让弓箭手具备战斗力所需要的训练时间其实短多了。基本上只要身体没有残疾的正常人,接受初步的训练就具备了一定的杀伤力。所以既然有利就会有弊啊,这种性价比在对外战争中是好事,在维持统治和秩序的时候就是坏事。所以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大炮杀戮太重与文治天下的风气不符。但本质上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唯恐普通百姓掌握了这种技术对统治者产生威胁。
就是因为不重视这些有利的武器,才让当时的国家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至于为什么大约是因为清政府统一天下过程中,认识到了火器的巨大威力,倘若被反清势力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严禁民间使用,只装备军队。另外可能是统治思想落后,愚民政策持续到灭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万马齐喑究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