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部份的学生都曾经这么想“我要更用功!”想着想着某天突然下定决心,排好接下来一整个月的读书计划,燃起斗魂依计划读了一天、两天、三天,然后开始想念和同学逛街、游戏破关拿宝物、在朋友圈毫无目的点击每个红1的时光……此时很可能会告诉自己,我很认真的读了三天,应该可以休息一下。
不令人意外的,休息了不只一下,等到考试前夕才又拾起书本,再度懊恼自己临时抱佛脚。直到发考卷就会再立志更用功,启动下一轮的计划、读书、破功的循环。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大人说用功才会有好成绩,未来才有前途,所以我应该要更用功。好的,你接受了大人的论点,也以此要求自己。可惜那些所谓应该做的事,如果没有伴随着处罚,就只能仰赖各人的道德良知主导,然而人们通常不会只因为”应该做某事“而做。
临时抱佛脚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或许你认为平时读书的习惯能学得扎实,但是临时抱佛脚也都过关了,不是吗?考前才读书也能及格甚至考得不错,自然强化此种不良的学习行为。
如果平时就读书,要忍受读书的孤独、枯燥,牺牲各种娱乐;看看那些很用功的同学每天读书也只比我多几分而已!我才花一点点时间就考过表示我很聪明啊!
你相信自己可以不用花那么多时间读书被用来支撑你的自信!你在心里默默计算着不同行为的利弊得失,然后很精明的选择了比较轻松又没有太大坏处的“临时抱佛脚”。
在此情况下,你所谓的应该更用功没有扭转你心中的计算,所以改变只是三分钟热度,撑不了多久又回复原本的行为模式。
如何找到真正的学习动力?
如果你已经重复上述所说的“临时抱佛脚”的循环,人不妨问自己,努力学习到底对自己有什么重要性?想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
因为“别人都这样做”或“老师、父母要你这么做”之类的理由不足以让你甘愿做。
只有找到为自己学、为自己做的理由才能真正从心里驱动你的行为。在前述循环的人说穿了,问题出在不是真心喜欢读书吧?!如果真心喜欢,埋首学习就有立即的酬赏,即满足求知欲、丰富你的心灵,不需要寄望虚无缥缈的未来前途。
至于那些以不必太努力来证明自己聪明的人,通常明白自己心存侥幸,也知道自己不能永远靠这一招半式闯江湖。只是心里仍然不甘愿付出,继续抱着“我很容易成功”的幻想。
残酷的现实是,当你还在为自己够不够聪明挣扎时,那些既聪明又努力的人已扬帆而去。怎么办?告诉自己,不论有多聪明,都要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自己努力种出的果实最为甘甜。
知道幸运者偏差么?
幸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另译为 “生存者偏差” 或 “存活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日常表达为 “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 等。可以用对照试验和贝叶斯公式来消除幸存者偏差。
你看到的只是极个别,真正的绝大多数是不会表现的。学习一方面是为将来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在为自己变得更为优秀而做储备。群演都说要成为下一个王 宝 强,那么群演有多少?每年,每月,每天彷徨 迷茫 放弃的有多少?一切都需要对比,没有数据的对比,各种事实的比较,你又怎么知道你是不是被淘汰的那个?
你痛苦的不是没有动力学习的日子,而是你那颗想放纵的心。但是一旦开始放纵自己,那么一切都会渐渐离你远去。
找身边你认为最厉害的人聊一聊,看看自己与他的差距,要么甘愿普通,要么自己努力
如果想要学习有要有动力,你要激发自己对学习的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要学的进去如果想让学习有要有动力,你要激发自己对学习的兴趣,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重点是要学得进去,这样才可以对学习有动力。
找到自己的目标或者感兴趣事情,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你所有的目标都是需要努力得来的,而你所感兴趣的事情也需要你努力,终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所有的努力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