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结硕果的日子,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梦想成真,意随人愿,成为国家的栋梁。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元”为“头一个,第一”之意)。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状头虽然也是指状元,但已不算正式名词了。
唐朝没有榜眼之说,此时的探花郎也只是个与宴游活动相关的戏称。到了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进士为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则分列其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面部的两只眼睛,所以称作榜眼。北宋时的陈若拙没有文才却中得第二名,被时人嘲笑为“瞎榜”。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探花,于是榜眼成了第二名的专名。因此可以说,科举考试的一甲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最终成于南宋。
人文常识: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第三名怎么称呼?状元、榜眼还是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