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在地图上看起来就想用葫芦做的瓢一样,在古代,"瓢"是专门生产,输送盐的工具。由此得名为“瓢城”。盐城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时因产盐得名。盐城历史有记载的最早的名字叫“盐渎”。所谓“盐渎”,指专门用来运输食盐的河道。盐渎因此成为盐城最早的地名。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场,到处是盐,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盐城”之名使用至今。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扩展资料
盐城的基本介绍:
盐城,江苏省地级市,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盐城东临黄海,南与南通接壤,西南与扬州、泰州为邻,西北与淮安相连,北隔灌河和连云港市相望。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
盐城海陆空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内河航运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南洋国际机场和盐城大丰港区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盐城市成为同时拥有空港、海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级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瓢城
百度百科-盐城
有瓢形城池。
盐城古称“瓢城”。据史料记载,东晋筑土城,为盐城城池之始;明朝为防倭寇侵扰在土城基础上修筑砖城,在西门、东门、北门新建瓮城,西狭东阔,遂成瓢形城池,使之“漂浮于水,永不沉没”。
“瓢城记忆”项目取名正是源于此意。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占地26945平米,其中绿化面积16167平米,建筑面积4218.84平米,总投资4000万元。
“瓢城记忆”,位于串场河与新洋港交汇的湾口,与当地老金鹰商业街仅5分钟的车程。遗憾的是,这个总投资4000万元的项目2015年建成后仅短暂开放便关门打烊。
扩展资料:
盐城的地理风貌:
盐城市全境为平原地貌,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洼,大部分地区海拔不足5米,最大相对高度不足8米。分为3个平原区:黄淮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和滨海平原区。
黄淮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其地势大致以废黄河为中轴,向东北、东南逐步低落。废黄河海拔最高处达8.5米,东南侧的射阳河沿岸最低处仅1米左右。
里下河平原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南,串场河以西,属里下河平原的一部分,总面积4000多平方千米,该平原区四周高、中间低,海拔最低处仅0.7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盐城一投资4000万重点城建项目建成后常年关闭
盐城在建国以前的老城区西狭东阔,在地图上看像葫芦瓢,所以叫瓢城。
盐城历史有记载的最早的名字叫“盐渎”,“渎”就是沟渠、水道的意思。所谓“盐渎”,指专门用来运输食盐的河道。盐渎因此成为盐城最早的地名。
公元411年以前,盐渎尽管有县治,但是有治无城。东晋义熙七年(411),盐渎始筑土城,虽然仅仅是土城,但在地名史上却意义非常,正是在这一年,盐渎县更名为盐城县,而更名的直接原因正是筑城。其次,筑城给盐城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别称——“瓢城”,义熙七年这次所筑的土城形状很是独特,其形西狭东阔,状如葫瓢,“瓢城”的别名一方面取其形状如瓢,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该城能像葫瓢飘浮于水,不被淹没。尽管后来土城改成了砖城,但城池仍然维持了原来的走向,不是那种方方正正的样子,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城墙被拆前,这种奇特的形状依然可见。旧《盐城县志》上有一幅清光绪二十一年的盐城城池图,其城池的平面图的确与葫芦瓢酷似。古人有《盐渎感事》诗云:“盐渎不堪问,萧萧风苇间。绕城惟见水,临海故无山。”说的也是盐城四周环水有漂浮于水之感。
自改名盐城后,“盐城”的名称一直沿用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