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不能一味长期卧床静养,每个中风偏瘫患者当生命体征一旦稳定后,尽早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二.提倡早期康复训练,并非随意乱练,对于功能锻炼:大多数病人都知道,偏瘫患者应该早运动、多运动,但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运动,甚至很多患者把康复训练误认为是一种肌肉力量的训练。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好多无肌力或低肌力的患者一味的训练力量。如上肢拉力、手握力,下肢踢腿、或每天坚持长距离的走路,由于坚持这种非正规的功能锻炼,结果加强了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肉张力,最终导致肌痉挛,行成了上肢屈曲,下肢僵硬、膝过伸、足内翻、走路划圈等典型的偏瘫症状。当这些错误的运动模式一旦被人的大脑接受后,再想靠自身去改变,很是困难,如一再坚持这种训练模式,只会不断地促进、加强大脑对这种不良运动模式的记忆,强化了异常运动模式。如不及时停止,不仅改变不了原有症状,还将很快形成新的错误的运动模式,导致肌痉挛状态越发严重。停止疾病的恢复,而留下后遗症--终身致残。 总之,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要正规并且尽早进行,治疗前要给病人制定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先粗大动作后精细动作的训练计划,注重形态的纠正及以病人主动运动为主的训练,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中风偏瘫病人只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合理的康复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当然,如果一旦真的因为中风偏瘫康复训练方法不当而形成了偏瘫后遗症,也不要灰心,只要选择正确的方法予以纠正,循序渐进,也是可以最终康复的。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即我们经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
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
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只有适当地锻炼才有好的效果。因此,中风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注意遵守以下原则:(1)持之以恒。每日锻炼,坚持不懈。(2)循序渐进。逐渐提高运动的难度和运动量。(3)因人而异。要根据各自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和活动量。(4)劳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心跳过快及心律紊乱,防止血压过高;避免屏气动作及过度用力。(5)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偏瘫每天训练任务如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