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古, 句子含义?

2024-11-29 10:31:4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你最后一个字写错了,原文出自先秦时期的《伯牙绝弦》应该是: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这一段的意思是:钟子期死了,俞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能懂他琴音的人了,于是摔破了他的琴,挑断了琴弦,终其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表达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刻的知己之情和子期逝世后伯牙知音难觅的感伤。

回答2:

钟子bai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du世界上再也没有他zhi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dao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出自历史典故《伯牙绝弦》,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扩展资料:
与《伯牙绝弦》的相同典故-《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中国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与古琴曲无传承关系。

《高山流水》和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伯牙绝弦

26

回答3: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出自历史典故《伯牙绝弦》,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回答4:

钟子期去世之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将琴身摔破,琴弦扯断,从此以后再也不弹琴了。
高山流水就是有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