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4-2018年 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城市建筑大量崛起,推动了我国景观设计行业在近两三年内迅速崛起,景观设计行业不再局限于风景园林方面,目前已扩展至城市绿地,风景旅游等领域,行业的重要性也逐步为社会所认可。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景观设计行业仍存在着好大喜功,流于表面,不注内在缺乏创新的问题。
首先,景观设计陷入概念的误区,让“景观”成为没有内涵的装饰品。
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我国兴起了一场“城市化妆运动”、“园林城市运动”,古老的、虚假的园林艺术以及来自古罗马废墟的城市艺术,充塞、装点着当代中国的城市,成为运动的化妆品。这其实是步欧美“城市美化运动”的后尘,正是中国自己的虚伪、空洞、畸形的造园传统的延伸,是好大喜功、讲排场、远离乡土、鄙视大众嗜好的做派。
其次,国内景观建设项目大多仅流于表面形式,照抄照搬国外的设计成果。
我国当前的景观设计,由于人性、生态、文化的先进的设计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对理论的研究缺乏,对自身文化的挖掘不够,使得很多景观建设项目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对国外照搬照抄的形象尤为严重。
目前,很多景观建设就是大量的种植草皮,做些水景、旱喷、花径等。这些虽然可以改善城市或居住者的生活环境,然而这离我们想要的人居环境还有这很大距离,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更不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全部内容。
再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景观设计标准化、雷同化趋势加剧。
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随着景观设计各种辅助分析软件的开发,过去仅仅凭感觉设计的时代已经过去,使景观设计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室外环境的设计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设计周期大大缩短,电脑效果图的广泛应用,设计方案的表现手段也更加直观。
同时也应看到,由于计算机绘图辅助软件的大量应用,节点大样和一些小品标准图比较多,使得景观设计更加的标准化,雷同得多,设计缺乏个性化,大量引用标准图,从而造成设计的千篇一律。
前瞻产业研究院景观设计行业研究认为,今后,景观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以人为本,注意融合与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中注入自然与人文特征,立足于本地实际历史文化背景,因地制宜地体现当地人文特征与地域特色,同时,应科学地使用现代新技术和新材料,并积极追求形式和功能的平衡,体现出艺术特性,结合地形、水体、植物和建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光影、色彩、质感和声效,打造出高水准的景观,此外,加强创新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十二五”期间,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及各级政府对城市的生活品质日益重视,创建园林城市、宜居城市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也为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对该行业及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对景观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每一个景观设计企业的重要任务。
前瞻产业研究院景观设计行业研究 指出,景观设计行业作为知识型、创新型的行业,人才才是决定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我国景观设计教育事业中,应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学定位,大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继续深化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促进教育与产业的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