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狠狠的给孩子一个教训。
孩子那几天也是打我,虽然没有骂我但是依旧很伤心。
因为一点的小事情,孩子直接用手打了我,我一生气用手直接打孩子的手,打了三下,并且警告孩子以后不可以与妈妈和长辈动手。
孩子一边点头,一边说好。等到我和孩子的气都平静下来,我和孩子说,孩子不是妈妈都不心疼你,是你的做法太让妈妈伤心,你说哪有儿子打母亲的。
这种做法是多么的不好,你看到我和你的爸爸打你的姥姥喝奶奶了吗?你仔细想想我和你的爸爸是怎样对待你的姥姥和奶奶的。
每天我都和你说要尊重长辈,孝顺老人,你的这种做法是很严重的错误,我希望你给妈妈道歉,孩子想了大半天,说妈妈我以后不打你了。孩子一边含蓄的说了句道歉的话。
虽然打孩子的这种做法不对,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给孩子明确的警告,让孩子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近两年,网上经常爆出孩子叛逆打骂父母、打骂长辈的视频与文章,大家看了都很痛心,为什么现在孩子都变成这样了?到底是谁之过?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析分析。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代家庭中的一些独生子女身上,这种美德似乎很少表现出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酒足饭饱之后,孩子就离开餐桌看电视或玩耍去了,留下父母忙碌的收拾一桌子的碗筷;父母买回好吃的,总是不忘先让孩子品尝,而孩子却很少拿他的零食去分享给父母;孩子生病了,父母昼夜难眠,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令人堪忧。
子女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仅体现的是亲子关系之间的情感,也反映出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在家里能孝敬父母,在工作上就能关心同事,出门在外就能关心他人。
孩子的孝敬观需要父母的培养,怎样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呢?专家给出了以下五点建议:
一、要从小事入手。孩子孝敬父母具体来说表现在听父母的话,关心父母健康,为父母排忧解难,帮助父母分担家务,不给父母添麻烦。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做起。比如:引导孩子在父母上下班离开家或者回到家时要问候父母。当父母劳累时,主动帮父母按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提醒父母不要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做父母的温馨小贴士。在父母做家务时,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时,父母也要对孩子的帮助和关心给予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二、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现在不少孩子是“小太阳”,父母也如众星捧月般地百般呵护,使得孩子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识,叛逆、不高兴时就与父母顶嘴、吵架,甚至动手。完全没有尊敬长辈尊重父母的观念。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生养自己最亲的人,不能颠倒主次,不尊重父母,在家里胡闹。更不能与父母顶嘴、吵架。
当然,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需要民主和平等,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时,父母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意愿。
三、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有些父母习惯把一切苦和累都自己扛,而不让孩子吃一点儿苦。以至于不少孩子养成了浪费、奢侈的坏习惯,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不了解父母的辛苦,只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并认为父母供自己吃喝穿戴是天经地义的。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的。所以,父母有必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外的工作和收入情况,说的越具体越好,从而使孩子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明白任何财富都来之不易。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感激和尊重父母。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会受到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这么一个故事值得我们深思一下:
从前有一对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只用一只小木碗给老人送去一点残羹冷炙。一天,夫妇俩看到儿子在雕刻木头,就问他刻的是什么,男孩说:“我在刻木碗啊,等你们年纪大了,给你们用。”夫妇俩听了后羞愧难当,于是连忙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他们扔掉了小木碗,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给老人吃,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相处。
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现实生活中,忽视长辈的事情很常见。这些做法深深的影响着下一代。因此,及时距离再远,工作再忙,也要在节假日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天长日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好习惯。
五、要淡化孩子的生日意识。这个看起来平常的事情,但却是很重要的细节。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日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在为孩子过生日的问题上,大部分父母都走入了误区,认为孩子的生日一年才一次,于是大把的花钱为孩子过生日。其实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总之,孩子孝敬父母的观念要从小培养,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在适当的时候能向父母送上一句“谢谢”、一张贺卡、一封信、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份礼物……
其实孩子叛逆,我们也是可以选择理解的,因为孩子确实是会在一定的时间段产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所以说呢,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给他的更多的是宽容。
不过呢,宽容也是需要有一个适量的度的,你应该明白这个孩子做的什么程度,你是可以容忍,但是到了什么程度就完全不能忍的。
虽然孩子他是孩子,但是他现在的一些习惯,很有可能直接影响了他以后的各种心理,所以说在这个时候如果他有很多不正当的思想的话,作为家长,应该给他及时纠正过来。
我国从古至今的优秀思想当中就是百善孝为先,孩子他可能会有叛逆的心理,但是不可以让他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或者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的事情。
其中打骂父母是完全不可以的,我们不能这样溺爱这个孩子,因为你现在对他这样,等她大了之后,你就更没有办法控制他啦!睡说要把他这种邪恶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孩子不服管教动手打家长怎么办?面对孩子暴力行为,要坚持这三点
现如今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很多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会玩手机、用平板,而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了大人小孩生活里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家长对孩子视力的担忧,大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眼睛都会疲劳、发干发涩,更何况小孩子呢。
于是,如何从孩子手里拿走手机,就看家长的“十八般武艺”了。
而“陷入”手机世界里的孩子,是很难心甘情愿上交手机的,更听不到家长说的“只能玩十分钟”,所以这时候如果家长动作大一点,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抗,甚至会打家长。
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孩子为什么会动手?
1、父母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行为,甚至他们还会“模仿”家长的语气、用词。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只要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建立起威信,孩子也更愿意接受父母的管教。
2、网络的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最能阐述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现如今,很多孩子看的动画片都不严谨:言语粗俗、行为暴力、充满了负能量。
这就导致孩子在观看的同时,学习到了很多“臭毛病”,所以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动画片时,应该侧重于内容积极向上,并且有教育意义的类型。
3、家庭氛围的影响
如果孩子长期处在不安定、冷漠的家庭氛围中,必然会缺少安全感和温暖。
通常这类孩子为了得到关注会用乖巧来伪装,但是在其他地方会用“暴力”宣泄,或者直接用“暴力”来引起关注。
面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不要“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对家长动手了,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然后温和处理。
可以放孩子冷静一会,让大家都有一个缓和的“平静期”,既让他看到家长是如何处理生气情绪的,让他知道不是所有的生气的方式都是大呼小叫,也可以是平静的。
同时也需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来消化他的情绪,等孩子发现没有了发脾气的理由,自然会冷静下了。
2、表明底线
家长不要指望孩子会自己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更大的可能性是,孩子很委屈自己“玩”手机“玩”的好好的,却被抢走了。
家长一定要明确的告诉他:首先,手机是家长的。其次,家长已经告诉他使用手机的时间,他是否听的到是他自己的问题,而在家长收回手机的时候,是他打人的行为伤害到了家长,这个行为是错误的,是需要道歉的事情。
如果孩子想通了,道歉了,自然就成长了一步,反之,只会变本加厉的任性。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底线在哪里,也给他时间去消化。
3、不能妥协
同孩子讲道理一定要方式温和,但是态度绝对坚定,一定要把这种“暴力”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不要小看孩子察言观色和欺软怕硬的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守住家里规矩,要有原则性,一是一,二是二,不能含含糊糊,让孩子钻了空子。
同时也要有“约定感”,就是让孩子知道和家长定了约定之后是不能随意更改的,比如:妈妈说只能玩十分钟,就是十分钟,软磨硬泡都没有用。
熊孩子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家长的无能。
如果家长在家里不能好好地管教孩子,那么等孩子成为“熊孩子”走向社会时,就会被别人教育,甚至被社会教育,等到那个时候,后果就不是家长能够控制的了。
孩子叛逆打骂父母的话说明一开始孩子有可能就没有教导,好像这种情况的话,你可以给他适当的指导,适当的引导,因为毕竟也是自己的孩子,所以适当的引导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