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点
①统一中国,结束战国的战乱,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统一文字,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文化基础,从此,中国人不论说何种语言,但均可借助统一的文字进行交流。
③统一度量衡及货币,在全中国奠定了交易的标准,促进了南北交流,有利商业的发展。
④统一驿道,要想福,先修路,纵横全国的规范道路,有利于国内的物资交流。
⑤立郡县,先进的行政区划,避免了藩国制征战不休的弊端。
2、缺点
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有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
②为了显示自己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的声威强迫人民出力替他建造一所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
③秦始皇还征用了七十万犯罪的人,替自己建筑一所规模十分宏大的俪山坟墓。
④秦朝的刑罚也是十分严厉和残酷的。死刑有弃市、腰斩、车裂、磔、镬烹等等名目,罪名比较重的犯人,他们的亲属也要被一并处死。
⑤秦朝的赋税是很重的,地主对农民剥削也就十分残酷,以便把赋税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
⑥秦始皇在实现统一后,他的权力欲已经膨胀到想入非非、荒唐透顶的程度,所以传到二世便被推翻了。
3、人物简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绩在中国帝王中也只有数人能与之相比。虽然他在晚年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他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评论的:“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秦仅二世而亡,其中的历史教训足以警世后人,引以为鉴。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姓嬴,名政,为秦庄襄王(嬴子楚)之子。因为在赵国出生,又叫做赵政。13岁即王位,39岁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称皇帝。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庄襄王三年(前247),庄襄王去世,他即位为秦王。即位时由于年少,故国政由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既把持朝廷,而且又与太后(赵姬)偷情。他见秦王政日渐年长,故以假宦官嫪毐献给太后。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自收党羽。
公元前238年,由于嫪毐企图发动政变,篡夺秦国。但被秦王政先发制人,平定了嫪毐的叛乱,随后免除吕不韦的相职。
虽然他听从秦国贵族所言,发出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并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
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
先后于秦王政十七年灭韩、十八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三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 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自称“功高三皇,德高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另外,嬴政认为谥号乃是“子论父,臣论君”,大为不妥而废除之,而改用计数方式的世数尊号。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的以加强对帝国的统治:
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内统一度量衡;
以秦国通行的文字大篆为基础,命李斯简化之而制定小篆,颁行全国,统一文字;
废除六国通用的货币,统一使用的货币,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并连接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修筑成为形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开拓南越,使中国的版图包括了今天两广,以至扩张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带。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为了达到控制人民与加强专制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而有以下的措施:
迁富豪。下令将全国各地的富豪迁往咸阳,以方便监视。
收兵器。为了防止人民造反,下令没收民间的兵器,运到咸阳,与九鼎一起,铸成十二铜人与许多大钟。
焚书坑儒。为了钳制人民的思想,接受李斯的建议,除了《秦史》、农业、卜筮和医药的书籍外,下令将所有史书一律烧毁,全国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经书和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统一烧毁,此即“焚书”。由于百姓与士人不满,而言论遍布各地。有两个方士(以求神仙、炼仙丹为业人)叫做卢生、侯生,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过失。秦始皇得知,派人去抓捕他们,他们已经逃跑了。秦始皇大为恼火,又发现咸阳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议论过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很多人来。秦始皇下令,逮捕460多人押到骊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杀,也就是活埋。由于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后人称为“坑儒”。其余犯禁的儒生被流放边境。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旋即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还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各处刻石纪功,炫耀声威。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渡东海求神仙,耗资巨大。(‘楚义六帖’指徐福和童男女们在到达目的地(即现时的日本)之后一去不返,日本重臣秦氏为其后代。不过参考‘史记’与‘三国志’可知,此一说法在东汉之前并未出现。至于徐福即为神武天皇说,则除了年代不合之外,更是毫无文献可考。)后世多认为秦始皇好大喜功,性格暴虐,在他统治下民不聊生。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燕国派遣的刺客荆轲刺杀秦始皇,功败垂成,反被处死。在秦帝国建立后,韩国名门之后张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也未成功。
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及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是为秦二世。并赐太子扶苏死。
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中央集权帝制时代。
1、优点
①统一中国,结束战国的战乱,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统一文字,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文化基础,从此,中国人不论说何种语言,但均可借助统一的文字进行交流。
③统一度量衡及货币,在全中国奠定了交易的标准,促进了南北交流,有利商业的发展。
④统一驿道,要想福,先修路,纵横全国的规范道路,有利于国内的物资交流。
⑤立郡县,先进的行政区划,避免了藩国制征战不休的弊端。
2、缺点
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有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损失。
②为了显示自己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的声威强迫人民出力替他建造一所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
③秦始皇还征用了七十万犯罪的人,替自己建筑一所规模十分宏大的俪山坟墓。
④秦朝的刑罚也是十分严厉和残酷的。死刑有弃市、腰斩、车裂、磔、镬烹等等名目,罪名比较重的犯人,他们的亲属也要被一并处死。
⑤秦朝的赋税是很重的,地主对农民剥削也就十分残酷,以便把赋税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
⑥秦始皇在实现统一后,他的权力欲已经膨胀到想入非非、荒唐透顶的程度,所以传到二世便被推翻了。
3、人物简介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
每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得到什么东西,最后走的时候也没有失去什么。争什么啊,争来的是假的。今天你说我一定要穿漂亮的衣服,我一定要开好车,你所拥有的一切明天还是你的吗?想想看,过去皇帝打下来的江山最后又变成 人家的江山了。秦始皇吞并六国的时候,六个国 家的皇帝全部都没了,国 家灭 亡了。得到了吗?失去了。中 国为什么有这么多名胜古迹啊,因为在中 国史上有过很多的国 家和朝代,每一个国 家或朝代都给自己造一个皇宫,所以中 国有很多名胜古迹,到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像皇宫一样漂亮的故宫。最后呢,他们什么国都没了。实际上随着历 史的变迁,所做的一切东西瞬间就没了,去争什么去抢什么。要抢一个地方,抢一个江山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那是冒着抛头颅洒热血的,所以学佛人要懂这个道理——我们来无得、去无失。
真正的无我观就是人、我、法俱灭。什么叫无我观呢?就是真正的在世界上把自己看空了,觉得我没有活在这个世界上了。那么实际上人没有了,我也没有了,法也没有了,全部都灭掉了。法是什么?法界。你人没有了,所以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对你来讲都是空的。你还会为了和人争一个电视机,争一点钱大打出手吗?会不会啊?不会了。什么都没了,什么都不存在–这就是最后开悟。也就是你能达到佛菩萨的境界–把自己看空了,觉得无所谓了。
师父讲给你们听,很多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要面子,被人家讲两句,我要面子;今天不让做领 导了,我要面子……面子害死人知道吗?面子是典型的执着,面子是典型的有我。夫 妻两个吵架都是要面子。其实要什么面子啊?你吃几碗饭他吃几碗饭,你们两个人不知道吗?他什么本事你什么本事,你们自己不知道啊?你半斤他八两,要什么面子啊。师父经常跟你们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要无我,否则怎么成佛啊。
要心亡、境亡、人亡、法亡。“心亡”是什么意思?就是心没有了。人家说这个人没心没肺的,就不会生气、不会难过、不会记恨,活的就很自在,叫心亡了。“境亡”就是境界也没有了,看到的什么都对我没有兴趣。哇,人家在马路上发东西是免圝费的,发什么牛奶,是新产品,跑过去拿了一瓶,转一圈再拿一瓶,再转一圈再拿一瓶。境界让你贪,对不对啊?这就是境界让你变化,境界让你转换思维。比方说,妈妈对这个哥 哥一直不大好的,但最近给哥 哥多买了些东西,妹妹一看“啊,你给他买了不给我买,哇……”哭起来闹起来。就是看见人家好了嫉妒;看见给人家多了难受。请不要忘记你是学佛的人,你是菩萨呀,你付出还来不及呢,你还索取啊。
人亡”就是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觉得不是我自己。人活着就跟没有一样,你这个人才能潇洒,才能洒脱。“法亡”就是你修学的法界,你对什么东西都看上去是没有的,你这个人就潇洒解脱了。如果你把修行的目标定的高一点,虽然你不能一步登天,但是人能够有精力去修就是最大的福 分。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知道自己平时功课考 试都能考80分,是因为你每次做了100分的准备。如果你做120分的准备,你就只能考100分了。对不对啊?如果我境界不好,我把境界提的高一点,不就能越过这个低的境界了?
你们今天还能坐在这里学佛,有精力坐在这里还没睡着就是福气。不听佛的人那就是没有福气;睡着的人那是半梦半醒之间的人。我们很多时候活在世界上就像睡着了一样,因为我们睡着所以我们才会上当才会受骗。你们说我们开汽车谁会睡着啊。有没有人睡着啊?否则为什么很多人会睡着撞车的?所以要明白能碰到师父就是你们的福 报。剩下没多少年可以活了,反过来讲,没多少年可以修了,时光不饶人啊。沧桑几变,凡心不死啊。沧桑几变,就是指很多的朝代都在变化,而你们的人心——凡人的心还没有死掉,还是老样子啊–贪瞋痴。你们再大的年纪,你们还是这样贪啊。你们从小贪到大,从小时候多要一颗糖开始,多喝一杯牛奶开始,多穿一件新衣服开始,一直到年纪大还在贪。你们想想吧,放下执着,要知足常乐啊。
开悟的人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幻相。什么叫幻相?今天有、明天没有,明天没有、今天有。今天在墨尔本的,但是一觉睡醒怎么到悉尼了,墨尔本不就没了;过两天又回墨尔本了,哎呀,悉尼到哪去了——这就是幻相。今天师父有多少多少徒 弟,过两天师父一算,怎么徒 弟少了;又过几天,怎么徒 弟又多起来了——它都是幻相。所以也不要老啃着一个法 门,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是最好的,觉得自己学得是最好的法 门。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说喝水好,这个永远不会错吧,喝水是好,那你怎么不说现在的水有污染啊。比如一天喝5升的水对肠子是清洗的,那么你喝5升的脏水(有污染的水)也是冲洗你的肠子吗?所以要明白,要离相。
离相是什么?就是我们不要去看到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我们要离开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这是对的还是错的。师父还举前面的例子:两个人在打架,你不知道谁对谁错。我离相,就是我离开你们两个人打架的这个相,我就知道谁对谁错了。我离开了人间,我才知道在人间时是对是错。如果你执着在某一件事情里面,你就离不开它,你就不知道这个事情是对是错,明白了吗?为什么很多人吃东西非常咸?因为他执着于口重。
他每天吃咸,吃到后来他已经吃不出来什么叫咸的了,稍微淡一点点,实际上已经非常咸了,他还会说太淡,道理很简单。比如很多洁癖的人,到了很干净的地方他还要拿东西左擦右擦,擦了一遍又要擦,擦了一遍又要擦,实际上是他的思维概念在变化。离相就是让你看到思维知道的这些东西要无执着取舍。就是不要去执着于某一件事情的好坏,举个例子:现在有一盒糕点,里面有牛角包、芝麻饼,或者还有蛋糕,还有春卷。执着的取舍是,“嘿嘿,我就喜欢吃这个,我要拿这个。”如果不执着的取舍是什么呢,“没关系的,你们先拿好了,我什么都能吃,都挺好的。”因为你执着了,你只能尝到其中一种蛋糕的味道,你永远尝不到芝麻饼的味道,你永远尝不到春卷的味道,这就叫执着。所以执着是最害人的东西。
我们要无得无失。就是要觉得心里不要有所得,也不要有所损失。无得无失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得到任何东西,也没有损失什么东西。因为我还是老样子,所以我也不存在损失什么东西。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不去占人家便宜,你没有得,你也不会损失。如果你今天占了人家便宜了,接下来你就会被人家占便宜,你就有得有失了。所以无得无失,真心竟显。就是只有你不去得,你这个本性才会出来。你本性是善良的,你不要人家任何东西,你是一个善良的人,那么你才会外尘不入,就是外面的灰尘才不会进入你的心田。
因为你什么都无所谓了,肮 脏的东西就进不了你的心田,你就无得无失了,你就得到真 相了——真空无相的大智慧。真空是什么?就是一个真的很善良的人,这个人是空的,是无所谓的。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的人就是空的,这才叫大智慧啊。不跟人家争的人才是聪明人,不跟人家吵的人是聪明人,不跟人家打架的人是聪明人,这种人不会有灾 难的。整天跟人家冲冲杀杀打打闹闹的人他会被人家报复的,他就会有灾 难了。所以学佛要学智慧。
你们要体会无得无失,如果你们能够体会到今天师父刚才给你们讲的,比如我来到澳洲,我什么都没有的,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如果给了人家,又怎么样呢?我无得无失啊。我来的时候没有什么钱的,我现在已经很有钱了,我为什么还要去争这些钱呢?我来的时候就这么一个皮箱过来的,我现在已经有这么多了,我为什么还要去争这么一点点利益呢?经常能够体会无得无失的人他是一个有福之人。想一想你这一辈子,你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这是结果,因为这个结果是众生平等。每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得到什么东西,最后走的时候也没有失去什么。争什么啊,争来的是假的。今天你说我一定要穿漂亮的衣服,我一定要开好车,你所拥有的一切明天还是你的吗?想想看,过去皇帝打下来的江山最后又变成 人家的江山了。
秦始皇吞并六国的时候,六个国 家的皇帝全部都没了,国 家灭 亡了。得到了吗?失去了。中 国为什么有这么多名胜古迹啊,因为在中 国史上有过很多的国 家和朝代,每一个国 家或朝代都给自己造一个皇宫,所以中 国有很多名胜古迹,到一个地方就有一个像皇宫一样漂亮的故宫。最后呢,他们什么国都没了。实际上随着历 史的变迁,所做的一切东西瞬间就没了,去争什么去抢什么。要抢一个地方,抢一个江山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那是冒着抛头颅洒热血的,所以学佛人要懂这个道理——我们来无得、去无失。
我们有无量无边的福 分,那就是学到了佛法,明白了真 理。师父给大家讲,有所得,其实就是有所谓。如果你这个人觉得“哎呀,我得到了”,其实你就是有所谓——拼命的去追求这些东西,这就是有所得;如果一个人的境界是高的,他就是无所得。真正的得不是有所得,是无所谓;有所得就是还有贪意在里面,但是无所得就是无所谓。我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你说你还会去争这个东西吗?还会去抢这个东西吗?不会了。
大家要知道真正学佛人的含义就在于明白、开悟,这是最重要的。有多少人为了一点名,为了一点利,天天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啊;又有多少人为了一点麻烦、矛盾,自己在痛苦之中生活着;又有多少人为了争一点点名利,气得半死。不要说你们现在做功德,就是不做功德也不能生气啊,何况你们是做功德的,你们今天得不得的到不是你们说了算的,是天上菩萨给你们说了算的。争什么,抢什么啊,实实在在修心,处处替人着想,好好修行。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一句现代话,实际上用菩萨的佛言佛语就是说:救 度一切可以救 度的有缘众生。
人生苦海何处是家?想想有的孩子很小自己就到泰国去了,爸爸妈妈也不舍得,十几岁就离开,何处为家啊?到了泰国离开了中 国又到了澳洲,何处为家啊?人生要珍惜啊。要记住:人生苦海何处为家,生命在呼吸间,无常时变迁。今天有了明天没有,无常天天在变啊。一辆好好的汽车,明天一撞,车又坏了;一个好好的人,一撞车脚又没了;一对好好的夫 妻,一吵架婚姻没了;一个好好的肝,一生气肝硬化了;一个好好的脑子,想不通神 经病了。变迁啊,无常变迁啊,天天在变啊。所以师父教你们速学佛速修,此生不要虚度啊。不要再虚度年华了,不要再虚度自己的青春,不要再浪费自己的慧命了。师父给你们讲的句句是名言哲理啊。
告诉你们不好好修心之人就会永远失去自己的慧命。真正的慧命一定要让他活,就是要改变自己,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这个人才有慧命;连自己生命都不珍惜的人,他是没有慧命的。你们今天不修,不努力,你们的慧命就会慢慢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