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市场上的充电管理系统基本是按小时计费且只提供一个插座, 至今未见按照实际使用电量计费的系统. 而在充电器行业, 做实在的产品基本卖不动, 价格低的劣货却非常受欢迎(反激限压恒流模式为主), 充电管理的利润也主要出自这些充电器产生的效益. 举例: 20AH (48V)的电池, 使用1A的电流充满的话足足需要20-24个小时, 2A的也要10-12小时, 而需要电量约1.2度(效率约0.82左右),照两小时一块钱这就需要10块或5块, 这就有9.0或4.5块的毛利润. 现实是许多充电器的充电电流基本都在1A左右, 2A的也只是部分良心厂家所为, 3A 4A的属于超级良心了. 但为何许多人一次充一块也照样用,主要是跑的不怎么远看不出问题, 这个带来的问题就是电池会快速减容(铅电池充放三百次左右),这也就是许多人感觉用一年多电池就没劲的原因. 人个一组电池孩子上下学用了整整四年电量还是能跑上二十公里左右,前提是充满后再跑至跑不动再充. 从实际的情况看, 在使用过一些时间这类充电系统后, 许多人不再用这东西了,转而私拉乱挂的更多了,为何就不用讲了.
要考虑企业效易也要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使用集中式的智能系统更合理, 不赚黑心钱. 系统方案: 取消用户单独的充电器, 由系统自动识别区分, 并采用脉冲方式充电(恒压供电用开关交替充电而非滤波不良的大纹波), 最终以实际电量计费并加收服务费,这个服务费可以每次一块两块都可以,甚至3块都可以,这样做就是保证用户可以一次充满, 减少资源浪费. 有利于节能环保, 用户更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