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2、端午节的习俗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纤模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被赋予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著名大臣屈原的含义。我国民间为纪念端午节而举行各种活动,如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3、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好竖隐日,是传统的中秋友厅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过年的风俗: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吃饺子;年初一,躬脊儿……”
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
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自有不同的婚恋习俗。中国民间,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男女青年的婚恋方式,更是独特奇异,颇具浪漫色彩。
·无字“情书”
在云南景颇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常以一些植物叶子作“情书”。此“情书”虽无文字,含义却很明确。一种叫“蒲榭”的叶子表示:“无论你躲到哪里,我都会拉你出来玩”;“石根哈”的叶子表示:“我诚恳的向你求爱,千万别拒绝我”;“木克”的叶子表示:“咱俩发誓永远相爱,决不变心”;如果收到对方的“莫那”叶子,那就等于说:“我不能与你在一起,不然别人会笑话我。”这就意味着被对方婉言拒绝了。
哈尼族男女谈情说空圆旁爱时,小伙子则先送一束鲜花给姑娘,然后姑娘回送一束。如果收到的花是单数,表示女方同意谈下来;如果是双数,则表示拒绝男方的求爱。
·凿 壁 谈 婚
聚居在贵州荔波的黑裤瑶族人,当女孩子长到十六、七岁时,父母即安排其单独住进大门边的“谈婚房”里。“谈婚房”靠外面的板壁上凿一小孔,叫“谈婚洞”。看中女孩子的小伙子在半夜三更叫醒女方,二人对着“谈婚洞”,隔壁谈情说爱。若女孩中意,可以继续谈婚论嫁;否则,即算告吹。
·婚前“实习”
台湾阿美族男女恋爱一段时日后,女方自愿到男方家劳动一段时间,名曰“米达别”,意为成亲前的一个难关。这一习俗,源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按惯例,阿美人的家庭经济生活及家务均由家庭主妇负责,婚前女方先到男家“实习”,既能巩固爱情,又可检验与锻炼女孩当家理财的能力。“实习”期间,女方与男家同吃同劳动,但住宿回自家。“实习”时间长短,由男家决斗橡定,二三个月至一年不等,如经“实习”男家不中意,必须提出充足理由并付一定酬劳。但此类情况极少,绝大多数都能顺利过关,结成姻缘。
·男子“出嫁”
广西的西林、田林一带边远山区,迄今仍沿袭着古老的“入赘”习俗,即男子嫁至女家,儿女随母姓。即便儿女齐全之人家,也情愿把儿子“嫁出”去,招婿上门。“招婿”婚姻,男方不备“嫁”妆,结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置办。结婚当晚,须按女方姓氏给女婿更名改姓,女婿与女方同辈称兄道弟,禁忌“姐夫”、“妹夫”一类称谓。
·酒 歌 迎 亲
1/2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与广西龙胜一些地方,苗族青年结婚,双方需各聘一名歌郎,在女方家中唱酒歌。酒歌有固定曲调与成套歌词,共三百六十行,一万五千余字,分九大部分,一般要唱一天一晚。一为“拦门歌”,男女方歌郎在山寨门前互陈自歉与谢辞;二为“十切”,双方对唱十段,反映本寨本族习俗;三为“么爷进地”,叙述苗族族源与迁徙过程;四为“结亲路”,叙述苗族婚姻的根源及范围;五为“三代根基”,介绍双方祖宗三代概况;六为“凤亲”,介绍结亲过程;七为“过定”,双方歌郎以长辈的口吻对新郎新娘训导;八为“谢主家”,男方歌郎代男家向女家致谢意;九为“龙船歌”,是最精彩部分。每唱一段,大家跟着和起歌尾,场面热闹非常。唱完酒歌,迎亲队伍方能领着新娘欢笑回程。
·谈“离”变色
东北达翰尔族男子娶亲,要迎着初升的太阳去迎娶新娘,象征新的家庭如旭日东升一样,永远幸福美满。达翰尔人把离婚视作非常不吉利之事,可谓谈“离”变色。有俗语说:“写离婚书的那块地方,三年不长草”。如果男方坚持要离婚,须举行仪式。仪式由娘家人主持,丈夫俯伏地上,妻子跨过他的颈,然后在男家的炉灶口和烟囱上缠一块白布,象征腔哪丈夫已死,这才算正式离婚了。
无字“情书”
在云南景颇族,男女青年谈恋爱时,常以一些植物叶子作“情书”。此“情书”虽无文字,含义却很明确。一种叫“蒲榭”的叶子表示:“无论你躲到哪里,我都会拉你出来玩”;“石根哈”的叶子表示:“我诚恳的向你求爱,千万别拒绝我”;“木克”的叶子表示:“咱俩发誓永远相爱,决不变心”;如果收到对方的“莫那”叶子,那就等于说:“我不能与你在一起,不然别人会笑话我。”这就意味着被对方婉言拒绝了。
哈尼族男女谈情说爱时,小伙子则先送一束鲜花给姑娘,然后姑娘回送一束。如果收到的花是单数,表示女方同意谈下来;如果是双数,则表示拒绝男方的求爱。
凿 壁 谈 婚
聚居在贵州荔波的黑裤瑶族人,当女孩子长到十六、七岁时,父母即安排其单独住进大门边的“谈婚房”里。“谈婚房”靠外面的板壁上凿一小孔,叫“谈婚洞”。看中女孩子的小伙子在半夜三更叫醒女方,二人对着“谈婚洞”,隔壁谈情说爱。若女孩中意,可以继续谈婚论嫁;否则,即算告吹。
婚前“实习”
台湾阿美族男女恋爱一段时日后,女方自愿到男方家劳动一段时间,名曰“米达别”,意为成亲前的一个难关。这一习俗,源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按惯例,阿美人的家庭经济生活及家务均由家庭主妇负责,婚前女方先到男家“实习”,既能巩固爱情,又可检验与锻炼女孩当家理财的能力。“实习”期间,女方与男家同吃同劳动,但住宿回自家。“实习”时间长短,由男家决定,二三个月至一年不等,如经“实习”男家不中意,必须提出充足理由并付一定酬劳。但此类情况极少,绝大多数都能顺利过关,结成姻缘。
男子“出嫁”
广西的西林、田林一带边远山区,迄今仍沿袭着古老的“入赘”习俗,即男子嫁至女家,儿女随母姓。即便儿女齐全之人家,也情愿把儿子“嫁出”去,招婿上门。“招婿”婚姻,男方不备“嫁”妆,结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置办。结婚当晚,须按女方姓氏给女婿更名改姓,女婿与女方同辈称兄道弟,禁忌“姐夫”、“妹夫”一类称谓。
酒 歌 迎 亲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与广西龙胜一些地方,苗族青年结婚,双方需各聘一名歌郎,在女方家中唱酒歌。酒歌有固定曲调与辩李成套歌词,共三百六十行,一万五千余字,分九大部分,一般要唱一天一晚。一为“拦门歌”,男女方歌郎在山寨门前互陈自歉与谢辞;二为“十切”,双方对唱十段,反映本寨本族习俗;三为“么爷进地”,叙述苗族族源与迁徙过程;四为“结亲路”,叙述苗族婚姻的根源及范围;五为“三代根基”,介绍双方祖宗三代概况;六为“凤亲”,介绍结亲过程;七为“过定”,双方歌郎以长辈的口吻对新郎新娘训导;八为“谢主家携数迟”,男方歌郎代男家向女家致谢意;九为“龙船歌”,是最精彩部分。每唱一段,大家跟着和起歌尾,场面热闹非常。唱完酒歌,迎亲队伍方能领着新娘欢笑回程。
谈“离”变色
东北达翰尔族男子娶亲,要迎着初升的太阳去迎娶新娘,象征新的家庭如旭日东升一样,永远幸福美满。达翰尔人把离婚视作非常不吉利之事,可谓毕闷谈“离”变色。有俗语说:“写离婚书的那块地方,三年不长草”。如果男方坚持要离婚,须举行仪式。仪式由娘家人主持,丈夫俯伏地上,妻子跨过他的颈,然后在男家的炉灶口和烟囱上缠一块白布,象征丈夫已死,这才算正式离婚了。
最佳答案
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清明节扫墓、春节吃团圆饭、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猜灯谜。
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清明节扫墓、春节吃团圆饭、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猜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