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即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一个豁达的人,喜欢游山玩水.苏轼每到一个贬戍的地方,就放开胸
怀,尽情走进深山,走下河滩,寻找一种解脱.与其说游山玩水不如说是为了一种解脱.在山水间,不仅
仅看见的是美丽和寂然,而是寻找心中的寄托和独自的思.不断的思考人生的问题,着使得他能够
忘记或暂存痛苦,寻求解脱.其中从孤傲到成熟就是在山水中得到实现.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
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
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喜交朋友,不论出身,而且赤子之心.流放到哪里就会朋友遍地,从农民到文人到侠客官员.还有许多
的朋友长途跋涉到海南寻找他.可见其赤子之心.交朋友在乎信任,他信任朋友不猜疑,深的朋友信
任爱戴.因此再危难的时候总有许多人帮助他,他也能够快乐的度过艰苦的生活. 从某个角度分析
,文人是矛盾的,苏轼也是.接受了佛家思想的人,对待名利淡泊但是心中会存有丝丝消极.这与佛家
思想的趋向不无关系.所以表面淡然豁达,内心虔诚淡泊,消极.似乎矛盾但是实质上是相通相容的.
接受佛家思想的人必然有佛性的趋势或遵循佛家的理念,所以必然产生淡泊名利,但是也就产生了
消极的概念.总之苏轼的豁达是矛盾的综合体,豁达是外显出来的,消极淡泊在心中.
去年在乐山凌云寺曾看到东坡先生的自赞:心是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我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读毕一笑,既赞赏又感慨,心情像坠了重物的风筝,不知是沉甸甸地往上飘,还是轻悠悠地向下落好。问我平生功业,黄州儋州惠州,坡翁的自况可谓妙绝。后来,发现《百家讲坛》里有专论苏轼的节目,喜欢得不行,而且爱屋及乌,连康震也一并喜欢。只嫌电视里看不尽兴,特意到网上下载,一饱眼福后舍不得删除,宝贝似的留在文件夹里。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起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来。翻开《古文观止》,专拣苏轼的文章读,边读边问自己,守着这样的宝藏,早干嘛去了?看到我兴兴头头的样子,他又买来《东坡志林》,告诉我《观止》上的文字固然好,但对于了解一个人仍有局限性。好比出席社交场合的正装,一板一眼之余,终不够洒脱自如。而《志林》上多是东坡的日常笔记,又像居家的便装,正好弥补了正装的缺憾。一番话说得我信服加感动,到底是知音。
http://wk.baidu.com/view/9b1d5706aaea998fcc220ee0#page/1/1411205762990
东坡肉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