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调适方法 毕业生求职过程不仅仅是一场能力的大比拼,也是一场心理素质的考验战。如何调适好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至关重要且不得不面对的人生课题。 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求职前也精心准备了相关材料,掌握了一定的求职技巧,但在心理上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是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瓶颈,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不及时调适,极有可能诱发其他严重后果。一、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据我们统计分析,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遍存有以下几种消极心态。1.自卑心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大学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知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地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2.自负心理。有些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紧俏,或因就读学校为名牌学府,或因自己无论专业学习还是综合素质都高人一筹,或因自身较优秀的条件为不少用人单位所垂青,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睥睨一切、高人一等的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往往表现为“这山看着那山高”,这个单位不顺眼,那个单位也不如意,导致与不少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结果是错过机遇,难以就业。。3.盲目攀比与攀高心理。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不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不深入了解单位发展情况,而是盲目与身边同学攀比,表现为攀比工作地域或地点,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单位和行业,攀比工作和生活环境,等等。由于此心理的作用,毕业生要么暂不就业,等待好单位来临,要么朝三暮四,频频更换工作岗位,导致违约现象增加,这种现象在一些学校中逐年明显、严重。另外,有些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一心追求大城市、大公司、高工资。由于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是德才完人,只是想找待遇及工作条件好的单位,或者是最热门的单位及最前沿的行业,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从政”倾向有增无减,他们普遍认为国家公务员权力大、收入稳、地位高,因此削尖脑袋往公务员队伍钻。4.盲目从众心理。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没有理性分析,而是盲目认为只要单位给予的报酬多,所处的地理环境优越,条件较好就行。特别是在招聘会上,看到应聘的人多,就跟着去应聘,表现得非常盲目。在此心理影响下,毕业生求职时没有很好的对自己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分析,不管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工作岗位,不管所谋职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随大流找一个单位,到最后要么毁约,要么出现把就业的压力转变为从业的压力。5.不平衡心理与嫉妒心理。大学生或因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或因时机把握不准而找不到理想工作,见其他同学找的工作比自己找的好,心理产生不平衡,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背景,抱怨自己所学专业不好等。特别是看到同班同学或老乡(特别是在校间不如自己优秀的同学)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就会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有些同学为不让同学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当身边的同学求职成功了就说风凉话,讽刺挖苦,造谣中伤。求职嫉妒心会使人把朋友当对头,导致朋友关系恶化,甚至会使班级人心涣散,人际关系紧张,本人也会增加内心痛苦和烦恼,影响求职的顺利进行。6.消极依赖的心理。尽管大学毕业生接受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他们的一些行为、言谈都表现出要求个性独立,不愿为父母所左右,诸如谈恋爱、交友等。但许多毕业在求职中生仍十分依赖于自己亲人、朋友、尤其是父母亲。这些人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这样便于当前激烈竞争社会不合拍,往往最终结果不理想。当然,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出现的心理问题还有其他形式,如焦虑、签约后心情郁闷等等,这里不作重点谈论。二、毕业生在求职中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其成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毕业生主观认识的偏差,也有整个社会就业大环境所存在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混杂着毕业生先天或后天形成的性格和情绪等因素。(一)来自外部的刺激因素1.来自家庭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以及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2.来自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主修专业、培养方式、对教师的认同和同学与朋友的影响等。3.来自社会因素。社会传统的职业评价、社会职业地位、社会角色模式等(二)内在因素的交互作用这种内在因素是指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就是指与就业有关的能力、兴趣、需要结构、性格特征、自我意识、职业价值观念、理想、个性、职业倾向等交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三、调适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求职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关键是遇到就业问题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当毕业生遇到了就业心理问题时,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自我调节。(一)客观、准确的自我认识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对自己的主观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趋于一致,就容易成功;如果主观评价偏高于社会客观评价,往往会导致碰壁、失败;如果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信心不足,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坐失良机。因此,认识自我是成功地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毕业生应先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以便确定切合实际的求职目标。 1.可以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己。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自负者要经常作自我批评,通过不懈努力,弥补自身不足;自卑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2.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有比较才有鉴别,事实上,人们往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的。一是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比考试分数,更应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以便扬长避短。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来认识自己,当然,别人的态度不一定能全面评价一个人,但大多数人的态度总是说明某些问题的。一个求职者如果不注意与共同竞争者相比较、就很难判断出自己的成功概率。 3.可以通过咨询来了解自己。可向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咨询,也可征求同学、家长和熟悉自己的人的意见。长期学习、生活在一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看在眼里,印象很深,对自己的评价会更公正、更客观。毕业声在就业过程中要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仅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还要知道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做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自己的能力在哪方面表现得更突出之后才有助于求职的成功,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成就。(二)培养自信心自信是一个健全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它是前进的动力,成功的保障。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尽管各自的出身、经历、思想、性格、兴趣、处境等不同,但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事业和追求都充满必胜的信心,自信能积极适应环境,以艰苦卓绝的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两个方面进行着手: 1.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相当大的潜在能力。当一个人面临求职,忧心忡忡、担心失败的时候,多半不是真的不行。自己条件可能并不过硬,但别人也不见得比你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2.要积累自信的资本。自信要有扎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做资本,以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如果具备了真才实学,就自然会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三)在求职中提高承受挫能力挫折对于理智性的求职者来说,往往是求职成功的先导,失败是成功之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对非理智性的求职者来讲,往往是灾难性的,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求职受挫折后,产生的紧张状态、焦虑情绪等行为反应是正常的现象,应该理智对待,以积极进取心态不断继续努力、反复尝试、改变行为,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1.视挫折为鞭策。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没有哪一个不是从坎坷与性折中走过来的。一时受挫并不说明永远失败,挫折是一种鞭策,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能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面对挫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具有面对失败的不屈性,勇对挫折,冷对挫折,智对挫折,成为战胜挫折的强者,树立把挫折看作是锻炼意志、提高能力的机会。 2.调整期望值。期望值是指要获取的工作岗位在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满足的程度,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如何,能力抱负、特长能否得以施展等。能否就业,个人的才能、机遇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求职期望值的高低也将起一定作用。求职期望值过高,其结果不是因超越现实而败北,就是侥幸就业后因自身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需要而处于被动。在求职的过程中遭受挫折,应放下包袱,从主观、客观两方面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实事求是地剖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通过别的途径来达到目标,或者降低就业起点,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3.进行心理调节。求职遇到挫折后要运用控制、激励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心理调节与控制,尽快摆脱不良情绪,重新树立起信心。建议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活动,换换环境,放松一下自己;向亲人和朋友倾诉苦衷,合理宣泄,听取他们的劝告,这样可以得到较快的恢复;或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进行自我激励。对于落聘,要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的洒脱精神,用自己的成功的事例来激励自己。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毕业生都可以进行学习和效仿。(四)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1.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事业有成者通常都有很强独立思维能力,他们独具慧眼发现一般人不能发现的问题,能捕捉到更多的成才机遇。在毕业生求职问题上。从众心理表现在愿意到城市、事业单位去工作,不太愿意到基层,到乡镇去工作。其实,到大城市、事业单位工作并不一定是每个毕业生最佳的选择。应从社会需要、自身条件以及以后发展等方面考虑自己的职业,果断地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2.克服盲目攀比心理方法。在求职过程中,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就业取向上,自己的既定目标受到他人的干扰,这无异于逼着自己与他人共走独木桥,很难成功。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旦选准职业后就不要与他人盲目攀比。 3.克服自卑与自负心理方法。有的同学总觉得求职人群中强手如林,条件比自己优越的比比皆是,于是自甘落后,听天由命,形成了自卑心理,要摆脱这种心态要注意三点:首先,要善于发掘自己的长处。要相信别人能做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其次,要大胆地表现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任何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再次,要不断完善自己。勤能补拙,知道自己某方面不足,通过勤奋努力,才可填平这方面的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鼓起勇气积极地参加求职竞争,才有出路。有的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自以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慢,对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最终一事无成导致失败,这类同学应重新认识自己,降低求职的期望值。4.克服贪图虚荣方法。虚荣心强的人,求职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大城市、社会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这类同学的在求职中失败,往往是由于不从发挥自己的优势出发,不考虑身已的竞争力,不顾及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他们求职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羡慕,而不是为自己寻找用武之地。 5.克服嫉妒心理方法。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发现平时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于不如自己的人略胜自己一筹时,应当主意采取积极的态度,变嫉妒为羡慕,奋起直追,“你行我也行,我比你更行,”通过不懈的努力,缩小差距。克服嫉妒心理,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高道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做到两点:其一是真诚待人;其二是学会互助互爱。如果体察到自己有嫉妒心,就要通过自我意识的控制、调节,及时把这种不良意识排除在自我人格之外。6.克服消极依赖心理方法。作为毕业生应该意识到现实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一个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竞争的社会。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求职的主体,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起强烈的主题意识。对毕业生来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倾向时正常,只要能正确对待,有效地调试和引导,不断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品质,树立起正确的求职、就业观念,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心态,就能在求职的浪潮中不被击倒,实现职业目标。
先别太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吧,有时候自己判断有误的话后果很严重的……我指的是你先别自以为自己只愿去做什么什么的,非此类不干似的,要是那样也许你以后会发现其实你当初应该把自己的路放宽点,很多职业你还是可以做的。先找跟本专业相近的职业就职了再慢慢考证吧,有了职业证书会方便很多的,就是以后要跳槽也有本钱跟资格了
朋友:不知道你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就业问题而困惑呢?如果是的话,我觉得首先要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不要因为觉得好像离自己的理想太远就放弃,想要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关键在于自己的坚持,要又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但是人要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要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在能生存的基础上去谈论这些事。所以当不能找到喜欢或专业对口的工作时,那就先就业,再择业。你觉得呢?
就业心理问题应该挺复杂的,也要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有的人是目标不明,有的人是心理健康问题,有的人是社会适应问题,有的人可能是求职方法不对路,或者心态不好,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