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节约粮食意识最重要的是要让其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1、结合各种素材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的意识
在对小学生进行节约粮食教育时,不仅仅只是口头的说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结合不同的素材来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学过的有名的古诗词《锄禾》就是很好地教学实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解诗词的时候,配上一些体现农民伯伯辛苦劳作时的图片或者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庄稼地里给禾苗除草,汗水一颗一颗地滴下来,真是辛苦啊!那么学生下次在吃东西的时候,就会想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想到要去节约粮食,做到不浪费。其次,还可以通过游戏、对话的方式教育孩子。如: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一共十多道关。农民伯伯春天辛勤地播种,夏天勤劳地耕耘,秋天辛苦地收割,冬天细心地收藏才能确保一年365天都有粮食。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假期还可以跟随爸爸、妈妈亲自到田地里实际体验一下种粮食的艰辛。这样,有利于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劳作的辛苦,比简单的说教好得多,也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2、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言传身教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校教育也不能忽视,因为,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场所。我校属于农村寄宿制小学,一部分是住校生,基本中午都在学校吃中饭。按理说,此时正值学生长身体的时候,饭量比较大。可是经过观察,却发现有部分学生中午吃饭只吃几口就把饭倒了,白花花的米饭被浪费了,看到这种现象真令人痛心,同时也为孩子们的身体担心。经过各方面的了解,发现主要是一部分家长怕自己的孩子饿着,一个星期有零花钱20~30元。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完全没有合理支配经济的能力,只要有钱就买零食吃。于是,对饭菜失去胃口,导致浪费现象的发生。所以在各班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上,教师向家长宣传孩子长期吃零食不吃饭的危害性。要求家长尽量少给孩子零花钱或者不给零花钱,让家长们不要太娇惯孩子。各班主任和值周教师随时督查,确保每一位学生每一顿都要吃饱,吃多少打多少,不够再去打第二次,不允许剩饭,这样,杜绝了学生糟蹋粮食的现象,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小勤俭节约的美德。
3、 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
为了让孩子们吃得可口,学校食堂一方面要在买菜上下工夫,直接由批发商供货,让学生受到了实惠,吃到安全、有营养的饭菜。另一方面炊事员在做菜时要注意菜的色、香、味。比如:炒菜时适当地放点辣椒、豆瓣、酱油、味精等。一个星期之内的菜谱尽量不重复,同样的菜可以清炖、红烧、炒、凉拌。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食欲,让学生每顿饭既不吃剩饭,同时肚子也吃得饱饱的。零食不买了,也为家里节约了钱。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吗,也减少了浪费。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4、有效表彰 ,适时强化
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断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可以利用每周一的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和节约粮食的教育,同时,利用思想品德课讲解节约粮食的价值,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而不是有了钱,想浪费就浪费。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至少,要让学生明白炊事员阿姨、叔叔起早贪黑煮饭的辛劳。
带他去收一次废品,用卖废品的钱买水吃饭,并要求留一些下次用,孩子就知道来之不易了。
讲一讲资源的重要性,
比如水,可以给他们看看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让她们知道水多么重要。
比如粮食,可以给他们讲一讲,缺少食物的人们获取食物要付出多大努力。
还有就是,切身的体会更深。适当让学生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想要的东西。
比如,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然后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样他们会更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小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家庭和学校,乃至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一件伟大的工程。从各方面出发培养学生节约的意识,并从行为中表现,从而让小学生从现在做起,真正创建“节约型”“和谐”的社会。
(一)培养小学生的节约习惯
1.利用各种机会,社会学校家长三管齐下,向小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让小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古今中外,有多少仁人志士,不追求吃喝玩乐,以勤俭节约为荣,克己奉公,一心扑在事业上,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这些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
2.让学生真正认识勤俭节约的意义。使学生懂得改革开放虽然使祖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富裕的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的。我们的资源也不是用之不尽的。教育他们知道勤俭节约是建设国家最起码的要求。让他们懂得乱花钱是一种犯罪,一种极大的犯罪。让孩子懂得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分钱、一粒粮食。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如从小不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将来一害社会,二害父母,最后还要害了自己。
3.是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工作。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份;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是父母要作孩子的榜样,以实际行动感染孩子。首先家长要具有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如不具备,就要自己与孩子一起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要勤俭治家,丰年莫忘歉年苦,饱时莫忘饿时难。只有在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才能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多数不懂得节俭。“成由勤俭败由奢。”很难想像,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将来能造就一番事业,建设好家庭。
节约不是大人的专利,节约的习惯应从小培养。节约用水,“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的预言才不会成为现实。“全国每人节约一粒米,粮食堆得比山高”。全社会人人讲究“节约为荣,以不节约为耻”,把节约作为永恒的话题。我们要做到常常问自己:今天,我节约了吗?
(二)转变观念,严格要求
在家庭父母应做好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小事从眼前做起,言传身教,鼓励孩子节俭。不要乱花钱,该用的钱父母给,不该给的钱不给,即使小孩自己的压岁钱也不能乱花。珍惜食品、用具、玩具,节约粮食、水、电。人们的消费观念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而改变,吃讲营养,穿讲得体,用要顺心,这些都无可非议,但大人盲目花钱、随便浪费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到孩子。想让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得从小做起。
1.再富也要“穷”孩子
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些可以自主支配的零用钱,但要把握机会让孩子明白他想要的东西需要付出多少才能获得,这样他会很珍惜地货比三家,改掉冲动购买的坏习惯。当孩子想买一件梦寐以求的大宗物品时,你可以告诉他:“什么时候你存够钱时,我们就去买。”如果确有急需的大额支出,可以向父母借,但要从今后的零用钱中扣除。这样,孩子的自控能力就会提高。
孩子稍大一点时,父母可以试着把家庭的财政管理大权交给他,父母花钱向孩子要,也可以像孩子那样经常要、多要,让孩子体验“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也让孩子有换位思考和体验的机会,增进双方的理解。
再富也要“穷”孩子。孩子稍大时要鼓励其通过自己的劳动或智慧获取财富,让孩子体会挣钱的艰难。
2.别让孩子有攀比之心
这对孩子节约意识的培养十分地重要。孩子只有有了节约意识,才可能具有节约的行为,让大人不必每次耳提面命。 家长的日常节约行为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大人做好了,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才会养成节俭的习惯。警惕孩子与同学攀比的心理。如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与别的孩子比打扮,吃的,玩的等。
3.让孩子懂得量入为出 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
(1)让孩子从小懂得钱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怎样正确地对待钱财,不义之财绝不可取。年龄小的孩子,联系实际生活给孩子讲解,多引用一些事例。年龄大的孩子,可以跟他专门讨论钱的问题。
(2)教孩子学会花钱。孩子消费行为是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教孩子买东西,如何找钱,如何选择物有所值的物品。教孩子把钱保管好,防止丢失、被窃。随着年级升高,要让孩子学会先认真思考再花钱,避免盲目消费。让孩子“一日当家”、“记收支账”,是教孩子学会理财培养节俭品质的好方法。
(3)教孩子学会积累。孩子手里的零用钱、压岁钱应该计划使用,适当积累。必需的东西才买,可买可不买的不买,把剩余的钱存起来。教育孩子懂得量入为出。要让孩子明白,花钱必须有经济来源。
当然,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首先还是应该从家长做起。家长从认识到行为,都应给孩子做出好样子。节俭的美德是传家宝,在孩子身上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三)家校配合,共同教育
共同做好孩子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培养工作。家长要与学校教育取得联系,沟通信息,密切配合。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一致,有利于孩子节约习惯的形成。
父母、亲属、教师共同参加节约资源活动,向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帮助他们提高节约意识,并带头在身边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的良好风尚。一起做老师,积极参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人制一个买菜用的布袋子,尽量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或用菜篮子买菜。从小事出发,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环境熏陶教育。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要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积极参与节约的科技创造,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小窍门、小创造、小发明,不断推动资源的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