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心句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心句
2024-11-13 19:28: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作者通过对金华双龙洞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金华城,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传说,古代婺州连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龙和黄龙得知后,偷来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内洞,但双龙仍顽强地仰头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绝。

扩展资料: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双龙风景名胜区分为双龙洞、黄大仙、尖峰山、赤松山、大盘山和家园里六大景区,其中双龙洞和黄大仙为核心景区,主要景点为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桃源洞、金华观和黄大仙祖宫等。

回答2: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中心句是: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

扩展资料:

中心句的特点:

1、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2、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3、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4、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回答3:

1、中心句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2、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端,项目。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异,不同。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的中心思想。

扩展资料:

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解析: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路上见闻。

第三段(第4自然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

第四段(第5自然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

第五段(第6、7自然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

第六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乘船出洞。

难句解析:

1、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是作者观看内洞以后,对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的总体概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端,项目。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异,不同。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说明了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如果想象成各种神仙、动物、宫室、器皿后,就更加趣味无穷了。

3、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句中开满了说明花多,到处都有。很有精神写出了山上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长得壮,长得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充满了作者对映山红的爱,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幅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茁壮成长的美丽画卷。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反映出祖国河山一片锦绣,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写作特点:

文章紧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按游览的顺序写作,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读着文章,就好像正跟着作者游金华双龙洞,听他边走边介绍,也就清楚地知道了双龙洞的位置和特点,两条线索游览的顺序及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回答4: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

扩展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作特点: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全文脉络清楚,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课文中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

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

回答5: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心句是课文倒数第二段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扩展资料

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记金华的双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