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
以特定地区为基础进行区域性征召和组建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诞生的一个模式,但是也有少数精锐的德国装甲部队不是按照这个模式来组建的,其中国防军的头等王牌主力、号称“天下第一师”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支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停战后的德国国内的局面动荡不安,为了抵御来自左翼革命力量以及来自于波兰的右翼组织“自由军团”袭扰,柏林卫戌团这样一支武装力量应运而生,虽然到后来各种威胁已经减弱,但仍然作为仪仗队和保安队被保留至1921年,此后不久,当魏玛德国允许重建军队,一支新的部队“卫戍队”在被解散不久的柏林卫队的基础上重新组建,这个番号一直使用到1934年。
这时候的“卫戍队”主要承担着帝国首都柏林的大量警卫和仪仗工作,拥有7个连,每个连的人员都抽调自当时《凡尔赛和约》允许保留的7个步兵师中的一个,没有偏袒。
1934年,希特勒掌权之后,经过几次变名后定为“柏林卫戍队”,同时增加一个直属连变为八个连编制,1937年名字再次变更——“柏林卫戌团”。时任德国陆军总司令的冯.弗里契上将命令每支陆军部队都要将自己军事训练最优秀的士兵送到柏林卫戍团来服役。1939年,由于该部队的官兵包括来自全德国所有不同地区的人员,希特勒决定将该部队冠以“大德意志”的头衔。正式命令由冯.弗里契上将的继任者,陆军上将冯.布劳希奇于6月12日下达,从此以后,该团名称为“大德意志”步兵团,并且为该团官兵配发了独特的荣誉袖标和“GD”字样的肩章徽标。
1939年整个夏天,大德意志团都是处于改革和训练状态,而怡怡是这一时期的训练让这支部队在法国战役中受益匪浅。闪击波兰的一周前,元首护卫队在这个团组建,并逐渐发展为一支脱离于大德意志团的营级单位。
在同一时间,98个师的兵力被动员起来,准备着随时突入波兰。在整个六月到八月初部队都在东西线的阵地间悄悄移动。9月1日进攻开始,37个师的兵力直插波兰腹地,只有新组建的大德意志团仍然在改革和训练之中,好像并未作好战斗准备。因而,大德意志团错过了第一阶段战役。然而元首护卫营却加入了29天的战斗。
1939年9月6日,命令到来,让大德意志团为空投波兰作紧急准备,但是这个计划却因为苏军发兵波兰东部而取消。17日部队被调回柏林,这段时期的编制改革也随之结束。其中的一个连被抽调负责首都的警卫工作。剩余的部队于10月21日被运往慕尼黑南部继续他们的训练和改革。在11月初之前大德意志团已经被塑造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精锐部队,并为战斗作好充分准备。
然而偏偏这时候却是欧洲战场的一个暂息,在9月29日华沙投降之后,所有波兰的德军部队都被调往西线,作好了同波兰盟国英、法作战的准备。11月6日至11月间大德意志团被调至第十九装甲军布防的蒙特堡到维斯特堡,这支部队刚刚参加了波兰战役,他们的指挥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坦克专家海因茨.古德里安。
不久之后两个摩托车突击工兵营被补充了进来。轻型架桥大队和有三个连编制的第43工兵营,扫雷、破坏、架桥等是他们的特长。1939年来的大德意志团已经变成了拥有4个训练有素的营的加强团,在斯托克豪森上校的指挥下为即将到来的西线战事作好了积极的准备。
经过一个冬季的众所周知的沉寂“静坐战争”,德军部队充分休整补充,装甲部队特点是在波兰战役中损失较大的,以及新的具有毁灭性打击作用的闪击战术还有待改进。一月份的最后一周,大德意志团从蒙特堡阵地转移到西南100公里的摩泽尔地区,这里可以俯视阿登地区。阿登地区多森林和丘陵,位于比利时南部,法国马奇诺防线的北部,被英法认为是“坦克禁区”。该团撤至泽尔以便最后完善这次战役的重要细节,时间在等待中慢慢过去没有什么大事发生。除了四月初大德意志团迎来它的第16个连,新近调来的第640突击炮营,主要装配StuGⅢ型突击炮,早期突击炮型号之一。
在1940年4月9日入侵挪威和丹麦酝酿过程中,该团被作为了预备和警戒部队,但是臃肿的150个师的盟军部队再一次选择沉默,丹麦一天陷落,挪威的抵抗虽然一直坚持到六月,但早在四月中旬德军已控制绝大部分地区,大德意志团的现任指挥官格拉夫.施沃林已经意识那个时刻就要来临。
在1940年5月之前德军再次为设想的攻势作好准备,250万人的部队在西线蓄势待发,希特勒已下达了实施“曼施坦因方案”,任命伦德施泰特将军指挥A集团军群。这个计划是对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所提出的传统方案的修订,将装甲部队、摩托化部队、炮兵和补给部队作为“闪击战”的重中之重。
突击始于1940年5月10日,在对荷兰、比利时的空军基地进行大规模空袭,以在莫迪克伞兵对重要河流渡口占领博克的第9装甲师打入荷兰直奔人口稠密的“荷兰要塞”地区,那里有大量的荷兰军队在集结。为了与法第七集团军相呼,英国远征军横穿比利时去支援荷兰人和比利时人。在比利时的盟军后撤至德尔河,并依托其组成构建了新防线。14日荷兰陷落,尽管最初盟军在拖延战术中略见成效,但是伦德泰施泰特早设好了口袋,在中路挺进的A集团军群只遇到了四个轻骑兵师(阿登猎骑兵)以及仓促组建的十个步兵师的抵抗。克莱斯特的两个装甲群实施快速而突然的打击,几乎没有损失便突入阿登横跨莫兹河
大德意志团主力在第10装甲师的炮兵和工兵的支援下,穿过卢森堡对比利时南部的防御工事发起进攻,同时三营的部分部队已经伞降,伦德施泰特和其属下军官认识到一些法国理论:阿登地区对于大规模进攻是十分困难的,第一天横穿了没有防备的卢森堡北部,第二天德军仍然保持这种势头,然而不论是法国步兵还是比利时骑兵都毫无进展。11日黄昏前古德里安的坦克已经到达西蒙斯河的波伦。第二天正是在这儿这个团才第一次品到了战争的味道,与比利时的一些残兵有了一些小战斗,尽管一座断桥暂时性地阻碍了前进,然而第二天就被抢渡。穿越比利时继续南进,沿河北岸大德意志团途经色当森林,接近色当的莫兹河。
在A集团军群的中部,古德里安及莱因哈特准备13日渡过莫兹河。莱因哈特的部队所在的蒙代尔梅及古德里安的部队所在的色当正是莫兹河的大拐弯处,法军防线的一个缺口。结果,强夺第一桥头阵地的荣誉被埃尔温.隆美尔的第7装甲师摘得,13日拂晓他们在德南横渡成功。更南面一些,尽管莱因哈特和古德里安都没为强渡蓄集相当大的力量,但却被命令在下午就发起进攻,以希望在他们准备好之前就进入法国。虽然这次由几百架飞机支援的进攻使法国防线有些心慌,但德国人仍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在第一波次中几乎有一半的士兵被法国的火炮和机枪消灭。在包围色当之后,大德意志团在两处突击,7连向城西,主力向城东。
当德国不断前进的时候,法军的地区指挥官洪齐格将军匆忙中用骑兵向古德里安的突入部队的右翼发起了反击,但是第二装甲装很快到达阿登运河并夺取了两座完好的桥。
渡过莫兹河之后,大德意志团隶属于第一装甲师,向南挺进,此时突击工兵营从部队分离出来,移动到西面的高地,那里可以俯视波尔松,在沿着西面的公路移动过程中遭到了法车坦克的袭击。已经穿过波尔松的主力部队在小镇的南面遭遇并拖住了一支法国装甲部队。
到此刻在色当的突破已经完全瓦解了在比利时的盟军主力部队的阵地,尽是想了很多办法拖制这种装甲部分的渗透,但是没有一次反击防止得了接下来四天的胜利,作为巩固莫兹河桥头阵地的行动之一,大德意志团与法国的第55、61师以及第三装甲师在斯通高地附近阿尔泰斯东南部发生激战,战斗一直持续了整整两天,到19日的时候在波尔松附近的战斗已经开始减少,最后的固守力量撤退了。
在从色当到英吉利海峡时,克莱斯特以惊人的速度先进着,5月18日在半途中攻克圣昆庭,第二天到达距海峡40公里的亚眠和道伦斯。5月20日阿布维尔陷落,在切断英国远征军与在色堡的总部的联络线,德国人现在的实际意图就是面对海峡,在同一天当大德意志团开始向圣奥梅尔进发时,英军指挥官罗德.高特命令远征军死守从敦刻尔南部到阿拉斯一线,企图阻止来自于北部的德军的突进。他试图从阿拉斯向南推进,但是原定的法军的支援却不见踪迹,进攻彻底失败。
敦刻尔克已经落入了德国人的口袋,南面脆弱的运河防线艰难支撑着来自于A集团军群的压力,而东面,从比利时直通过来的B集团军群即将突破濒临崩溃的比利时军队,远征军危在旦夕。在A集团军群方面,大德意志团在5月24日向敦刻尔克南部的英军防线发起进攻,26日前,已经在圣皮尔跨过运河建立了桥头阵地。在同一天英国罗德.高特奉命率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退,当天夜里的撤退便在这个狭窄的地域展开。27、28日霍特和赫兹勒被攻击,同时敦刻尔克南部的战斗仍在继续,比利时人却投降了。直到现在这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希特勒终止了装甲部队的进攻,却把对英远征军的毁灭委托给了戈林的空军,这一决定被历史学家认为是有极大缺陷的。德军转向南方,那里法国人据守在索姆河、埃纳河一线。在德军向英吉利海峡进发过程中已经在索姆河建立的极为重要的桥头阵地,对于仓促中构建的“魏刚防线”形成了巨大的威胁。6月4日,该团被调至亚眠,这里的法国海岸防线集中了主要力量以阻止德军占领海峡的码头切断来自英国的援助。
6月5日,博克的B集团军群从巴黎西北方向魏刚防线发起冲击。大德意志团暂时归第10装甲师指挥,6月6日与第86、69两个步兵团到达亚眠南部,在第二天向法军阵地发起进攻。当第一营和第二营在战斗的时候,第三营到达罗西诺尔与工兵突击连汇合对小镇东北的法守军发起一次联合进攻。
接下来该团在对魏刚防线进行了决定性地突破之后转而对埃纳河的法军左侧翼发起进攻,追击敌人至瓦兹河,沿着埃纳河,伦德施泰特在9日发起主攻。尽管法军组织了有力的抵抗,但还是不得不回撤至马恩河一线。第二天古德鉴于他们暴露的侧翼里安的坦克部队突破沙隆的防线,此后巴黎宣告不设防。
10日当博克到达巴黎下面的塞纳河时候,大德意志团则参加了在亚眠南部的一场更激烈的战斗。尽管瓦兹桥被炸毁,克莱斯特的大部分部队还是急速赶到吉斯卡德东北地区支援A集团军群。13日该团经过一次强行军到达巴黎途经库希、维利尔斯、维伦纽夫上面的赛纳河,15日,强渡赛纳河,继续向南追击法第二、四军残余部队,6月17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瑞士边境,完全切断了马奇诺防线的500,000法军部队的后路,法国求和。
在谈判进行中的时候,大德意志团继续向南推进,19日占领里昂。作为占领军该团在里昂拥有了一个难得的休整时间——一个月。7月6日抵达巴黎,在首都短暂停留时间里,与另外一个连汇合,17日被装配为摩托化部队。
7月26日,大德意志团到阿尔萨斯地区的科马尔和斯克雷茨塔,为“海狮计划”作着准备,直到10月26日这个计划被无限期推迟。在这个时期该团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编,原重型运输营变成了第17和20连,9月初又一支机械化炮兵部队加入。10月,一个摩托工兵连成为第18连。10月中旬到年底,该团被调至接近瑞士边境的瓦尔达宏的训练营为“费利克斯计划”进行训练准备,十一月,这支部队再次扩充,增加了一个防空连。
大德意志团到1940年年底在法国战役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在参与的众多重要战斗中无不体现出坚毅的军人品质和极高的训练水准,损失甚轻,西线战争一开始该团3,900人,最后伤亡总计1,108人,其中死221人,伤830人,失踪57人。
在法国损失的人员的物资在1940—1941年夏季到冬季已经全部补齐,在这段时间新兵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装备也经过检测,尽管代价较高,但这都为大德意志团带来了一批有丰富战斗经验和战友情谊在俄国战役的第一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瑞士边境的瓦尔达宏训练营越冬之后,大德意志团在新一年的最初几个月辗转于瓦尔达宏与附近的贝尔夫训练营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除了一小部分高级军官,对于绝大多数军官进攻苏挺拔的巴巴罗萨计划是鲜为人知的。
早在1940年6月,希特勒已经确信了进攻苏联的战略价值。首先,与英国结成同盟被拒绝了;其次,获得“生存空间”一个欺诈性的战争借口;最后,他对苏联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深信不疑。从那时起国防军最高统师部就开始为入侵制订计划,这个过程中不断膨胀的胜利希望盖过了对英国方面的每况愈下。
1941年夏,希特勒决定进军南斯拉夫和希腊。4月4日大德意志团乘火车离开贝尔夫,抵达维也纳,又从那里转至途经拉伯、布达佩斯、塞格丁最后到罗马尼亚,在这里隶属于第1装甲军,并接受命令从东北方突入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在那里与大部队汇合,4月11日该团进入南斯拉夫的途经阿莱德、腾斯法,却没有遇到来自于南军的抵抗,部分部队已经到达接近潘切沃的多瑙河附近。11日傍晚德国驻在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一名党卫军中尉升起万字旗,第二天德装甲先头部队进入该城。随后,大德意志团第一营也进入贝尔格莱德,从那时到七月中旬都一直作为治安部队驻扎在多瑙河东的维尔卡、基金达、维斯彻。
对于南希的占领促使希特勒重新修订最初对苏俄的进攻计划, 由原订的5月15日推迟到了6月底。5月中旬,该团奉命乘火车到达德国东南部的福洛登泰特-特罗保地区,在这里一直停留到6月15日,又奉命进低华沙东南地区。这里将被作为进攻的起点,大德意志团则成为了第二装甲集群的预备队。装甲集群已经继承了法国战役中装甲集群的优秀品质,成为真正的机动部队,但是总参谋部中拖泥带水的保守派却不承认他们“训练有素部队”的身份,四个集群已经在大战前夕作好准备,德军人数在305万人左右,再加上75万芬兰和罗马尼亚部队,3350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汽车。这些部队被编为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并有三千架飞机的空中支援。德国高层一致认为苏德战争的关键在于装甲集群的动用,但希特勒却被这样的理由所说服:尽管装甲部队应该作为先锋,但他们必须按照经典战役那样与步兵保持紧密的协同关系,以在苏军退至第聂伯河之前形成合围。
6月22日,这股巨大的力量在1800公里的战线上向苏联倾泻而去,苏军对此却毫无思想准备,从华沙南部赶来的大德意志团隶属于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27、28日跨过边界尾随第七装甲师向它的目标——莫斯科进发。
29日从比亚雷斯托克出发,该团在斯洛尼姆与被围的苏军作战,7月3日又从巴拉诺维奇派出一支部队越过让人难以忍受的普里皮亚特沼泽北部边界直奔明斯克(Minsk),这里的另一个大包围俘虏苏军15万。继续向东,大德意志团在巴拉希纳河的波里索夫有一次较大的战斗,北处正是拿破仑1812年惨败之地。战士们在水中依稀可以看到拿破仑当年建筑的木质桥墩,当该团进一步深入苏俄的时候,从莫吉廖夫北的第聂伯河开始,战事越发频繁。
在这里大德意志团与装甲先锋部队汇合,隶属于强行渡河的第10装甲师。7月11日强渡开始,接下来的五天,双方为桥头阵地不断拉锯。16日当摆脱了拉锯战的伴羁的时候,该团继续前进以支援叶利尼亚附近米斯提斯拉夫的第4装甲集团军,21、22日向苏军阵地发起进攻。7月30日该团加入了对通向多罗戈布日北部的公路的攻击,在乌斯蒂诺娃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在瓦西科沃很多战事和行动发生在横穿耶里纳的南部,七月底八月初热浪袭人,经过一个多月的争战大德意志团终于有了一次休整机会——8月6-8日在丹可沃-瓦西科沃地区。在进入防御阵地防守一个突出部,这个突出部的中央集团军群360多公里宽的战线处从叶利尼亚西部嵌入苏军阵地。8月7日在斯摩棱斯克已经俘获苏军85万人。到月底激烈的战斗在瓦西科沃-措罗夫卡-鲁德纳亚河周边地区逐渐减弱。
苏德战争刚刚开始战事便在快速的前进和零星小规模战斗中漫延到斯摩棱斯克南部地区。穿过俄罗斯中部的平坦、空旷的平原地区需要炮兵和装甲部队的支援,在这儿大德意志团的突击炮和炮兵部队大显神通。
在南部战线战斗要激烈得多,有较好准备的苏军限制了伦德施泰特和克莱斯特的前进步伐。与有着更好判断的总参谋部相反,他们认为最大的目标应该在莫斯科,没有被他们“战争可以迟早结束”的预言所激励的希特勒决定从中央集团军群分兵以攻击在基辅布琼尼的西部防线。8月25日第二军、第二装甲集群从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转向南部,9月1日大德意志团南下,途经罗斯拉沃、卢卡维察、斯塔罗杜布。在诺夫哥罗德-塞夫斯基地区渡过杰斯纳河,在该城的东北为建立一个可靠的桥头阵地发生激烈战斗,此后在9月8日前向更南的古可夫进军。第二天在普季夫利突破塞姆河,但在建立滩头阵地过程遭到了顽强的抵抗直至13日,继续向南推进,该团转战于斯基克瓦、科诺托普、比洛皮尔,这正是铁木辛哥的西线的北翼。行军被大雨和泥泞所迟滞,但是在16日前从北部第聂伯河拐弯处赶来,第一军、第二军的主力在基辅以南150公里处汇合,19日基辅陷落,包围圈中苏军七个军被歼灭,除在南部的乌曼的损失之外,将近150万人被歼灭,相当于当时苏军兵力的一半。
在接到希特勒重新进攻莫斯科的命令,博克于10月2日东进,包围布良斯克和维亚吉玛俘获66.3万苏军,当秋雨来临,德军向莫斯科的前进速度慢得就象是在蠕动,大德意志团在奥卡河畔的奥廖尔得到了难得的休整时间,23日出发,趟过让人倒胃的稀泥到达姆采斯克东北的一个宿营地,为第二天向该地区已经得到加强的苏军阵地的进攻做准备。在十月的最后一周伴随着气温迅速降低,大德意志团停滞于图拉,距离莫斯科只有不到90公里,可是这一路上的战斗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打。
西北方向,德军在10月20日距离苏俄首都只有40公里,但是他们的优势早已耗尽。朱可夫已经接手莫斯科的城防事务,增援部队不断从远东派来,大量的幸存的战机被集中。众多因素阻止了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跨越图拉进攻莫斯科的企图,大德意志团作为一股重要力量在叶夫列莫夫、图拉奋战。在月底德军试图从北面包围图拉。该团在梁赞和卡希拉东面突破苏军防线,但是很快被击退并且损失了17连的大部。在12月5日前大部分德军部队都到了他们耐力的极限,车辆在严寒中都不能发动。
12月7日朱可夫适时地在65公里的战线上向博克的疲备不堪的中央集团军群发起猛烈反击,在叶夫列莫夫、图拉附近处于防御状态的大德意志团顶住了两周的攻势,接着奉命向北到达奥廖尔周边的布尔霍夫河。
尽管德国军队在苏联的严冬中装备不足,缺衣少食不停战斗,但希特勒仍然拒绝任何的撤退。然而在苏军凌利的攻势下,莫斯科南面、北面的德军部队倾刻崩溃,而且这种攻势不断扩大直到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防线都风声鹤唳。年底最后一周,在奥卡河和布尔霍夫河北部的防御战中,大德意志团再次奉命去防线的薄弱点补漏,当苏军南北两线的突破使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陷入被包围的威胁中的时候,该团被分成几个部队去支援在个相对孤立的步兵师。
尽管挺了过来,但是这一年对大德意志团来说太艰难了,虽然闯过了苏联酷热的夏季、泥泞的秋季,甚至严酷的冬季,但是代价是惨痛的,包括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军官和士兵的900多人阵亡,3000多人负伤。
新的一年预示着一支更加强大的苏军,他们积累了更多的战斗经验,有了更好的坦克、飞机、大炮,从英美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而在德军防线的背后,游击队对于漫长的补给线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整个冬天在柏林对于莫斯科战役反馈迅速而坚决,希特勒任命自己为最高司令,同时将35位包括古德里安和霍普纳在内的将军解职。
1942年年初,在奥科河的奥廖尔的地段大德意志团用不受天气影响的所有的人和装备打了几个小仗。在格罗杜克附近为了牵制敌人于1月20日发起的一次进攻通过在城郊和林区的游击战术与敌人苦战十天,终于将格罗杜克地区安全地拖入二月,但这却耗尽了该团的骨血。早在2月2日第三营就已经被解散,人员和装备补充到了别的营。作为清理布尔霍夫河-亚格纳雅铁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2月9日大德意志团向维尔赤发起了进攻。在铁路北侧穿过诺沃金斯基、格罗杜克、冯德耶夫卡第一、二营于15日到达格里兹,伤亡数字再次扩大,到19日两个仅存的装甲掷弹营只能缩编成一个。接下来的一波进攻是在科索夫卡和朱罗瓦,此后该团在该地区布防,与此同时力量也得到了补充,进一步扩编为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师。
1943年5月,该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称为装甲掷弹兵师。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大德意志师已经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装甲师了。因为在二战德军编制里,只有装甲师才配有一个装甲团,而普通的装甲掷弹兵师只有一个装甲营。但大德意志师里有一个完整的装甲团,而且从配备来看,其战斗力远远强于普通装甲师的装甲团。普通装甲师的装甲团只有两个营,而大德意志师的装甲团里有三个营,其中第三营装备的居然是通常被编成独立重装甲营的“虎”式坦克。
1943年9月,大德意志师随德军退过顿内茨河。激战中被进一步削弱,该师调回法国休整。1944年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场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卢士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全部换装新型的“虎王”重型坦克。1945年5月,大德意志师被强大的苏军消灭,仅有少量的士兵逃到西线向英军投降。
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可以说是德国陆军的活历史,在整个二战期间共有84人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和党卫军的“帝国”师成为获得最高荣誉最多的两个师。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从组建开始一直到战争后期,始终延续着只吸收最优秀士兵的传统,继续从帝国各地征召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每一个德国军人都以能在大德意志师服役为荣,要想成为该师一员,首先要在德国其他部队中表现出色,证明自己是陆军中的精英,而要是能成为该师装甲部队的一名装甲兵,那可以说是军人中精英中的精英了。
1945年4月,苏联红军发起柏林战役时,法西斯德国尽管已经日暮途穷,但仍然在作垂死挣扎,可是您知道柏林战役中顽抗到最后的究竟是哪一支德军部队吗?没错,它就是鲜为人知的党卫军"诺德兰"第11装甲掷弹兵师,令人震惊的是,这支部队几乎全部由外籍志愿兵组成。在第三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士兵都已经放下武器的时候,支持这些战争狂人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由于历史和人文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宣扬的种族主义理论和所谓北欧人种优秀论,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相当的群众基础,狂热的好战分子认为共产主义和西方的盎格鲁萨克逊文明已经对欧洲的古老传统形成了威胁,这种思潮很快被希特勒所利用。1941年7月至8 月,德国招募了第一批来自北欧的志愿兵,将其中的丹麦人编成"党卫军丹麦自由军"、而挪威人则编成"党卫军挪威义勇军"。前者是摩托化步兵营,拥有3 个摩托化步兵连、1个重武器连(包括1个装甲排和1个反坦克枪排);后者只拥有一个预备队营的兵力。1943年,以上两支部队被投入围攻列宁格勒的战斗。 5月,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将其与从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掷弹兵师抽调的"诺德兰装甲掷弹团"合并,经过在古拉冯贝厄的集中训练,形成了一个新编师的雏形。"诺德兰装甲掷弹团"的团长党卫军区队长弗利兹?冯?舒尔茨升任师长。
舒尔茨是一名老资格的党卫军将领,1941年12月在苏联南部的罗斯托夫,他曾指挥"诺德兰团"阻挡了苏军5个师和1个坦克旅的进攻达4天之久,1942年1月18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随后,这个新师被送到克罗地亚进行训练,1943年10月22日获得正式番号为党卫军"诺德兰"第11装甲掷弹兵师,编制如下:
总兵力:11393人 (1943年12月31日前)
师部:师部连、地图班、陆军警察队(野战宪兵队)
党卫军"诺尔格"第23装甲掷弹兵团,下辖3个营、1个工兵连、1个反坦克炮连、1个高射炮连。
党卫军"丹麦"第24装甲掷弹兵团,编制相同。
党卫军"诺德兰"第11机械化炮兵团,下辖3个炮兵营,第1、2营各拥有18型105毫米轻榴弹炮12门,第3营拥有18型150毫米重榴弹炮12门。
党卫军第11装甲侦察营,下辖5个装甲侦察连。第1连装备SD.Kfz.2318轮重装甲车,第2连装备SD.Kfz.250/9半履带轻型侦察车,第 3、4连装备轻、中型装甲运兵车(SD.kfz.250/251),第5连含坦克驱逐排、步兵炮排、装甲工兵排(装备SD.Kfz.251底盘的自行重火箭炮"陆上斯图卡")、自行榴弹炮排(8辆斯图墨尔)
党卫军"赫尔曼?冯?加西亚"第11装甲营,下辖4个装甲连,第1、3连装备3 号突击炮各14辆,第2、4连装备3号、4号坦克。1944年3月开始装备5号"黑豹"坦克。
党卫军第11突击炮营(1944年9月改称第11驱逐坦克营)
党卫军第11高射炮营,下辖4个连,其中3个连装备88毫米炮各4门,1个连装备20毫米或37毫米炮。
此外,该师还有一些支援部队,如党卫军第11工兵营、党卫军第11野战预备营、党卫军第11通信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1943年11月,"诺德兰"师通过铁路运输加入北方集团军群第18集团军属下党卫军第3军序列,配属在列宁格勒西部的基洛瓦以巩固奥拉宁巴姆包围圈。1944年1月14日,苏军发起解救列宁格勒总攻势,"诺德兰"师右翼的1个德国空军野战师遭到苏联8个狙击兵师和3 个坦克旅的攻击,同时苏联第42集团军在列宁格勒正面也发起总攻。1月19日,德军3个师为避免陷入包围开始后撤,"诺德兰"师向西南方向退却。苏军突击神速,1月26日清晨"诺德兰"师属下的党卫军第11装甲侦察营第5连在库帕尼茨被大批苏联坦克堵住。但出乎意料的是,第5连用仅有的3门75毫米反坦克炮和8辆"斯图墨尔"火力支援车(装备短身管75毫米火炮)拼死反击,竟取得了击毁苏军车辆61辆(包括坦克48辆)的惊人战果。其中党卫军小队长卡斯帕?休伯克一人就包办了11辆,他也因此于1944年10月23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2月,"诺德兰"师退守战略要地爱沙尼亚的纳尔维亚河,它被分散与其他部队混编。第24装甲掷弹兵团奉命和一支素质低劣的荷兰志愿部队—党卫军"尼德兰"装甲掷弹兵旅守卫河东岸,第23装甲掷弹兵团、党卫军第4"警察掷弹兵师"一部、第11突击炮营和奥托?卡利欧斯少尉指挥的第502重型坦克营第2连驻守河南侧。其中第11突击炮营拥有的 12辆黑豹(7辆修理中)和奥托的8辆虎I型坦克成了桥头堡守备部队的中坚力量。
7月,这些七拼八凑的部队击退了苏军的进攻,但随着苏军夏季大攻势造成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崩溃,战线的南翼被撕开一个大口子。7月11日,20个苏军师开始围攻纳尔维亚桥头堡,"诺德兰"师见势不妙立即向西后退20公里,在丢纳贝格重新建立防线。该防线由北至南分别部署了党卫军"爱沙尼亚"第20志愿兵师、"尼德兰"装甲掷弹兵旅、第24装甲掷弹兵团、第 23装甲掷弹兵团,他们完全控制了纳尔维亚大道,在第24装甲掷弹兵团背后还配置了党卫军第521多联装火箭炮连(装备最新型48联装自行火箭炮)。7月 22日,奥托少尉在马里纳瓦反击战中击溃了苏军前锋部队,但7月27日清晨6时,苏军主力部队到达后发动了总攻,战斗持续到28日,"诺德兰"师师长弗利兹被炸死,该师余部继续亡命死守,至7月29日摧毁苏军坦克113辆,终于击退这次攻势。新任师长党卫军旅队长约阿西姆?崔库拉也于9月5日获得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9月18日,德军开始了从爱沙尼亚撤退的"翠菊行动","诺德兰"师跟随党卫军第3军的其它部队经过贝尔纳、多布林于10月 13日到达普雷克林西南部。在这里,"诺德兰"师遭到了苏军的毁灭性打击,减员严重。1945年1月31日,党卫军第2军的残部集结在利瓦乘船来到休特迪恩进行再度整编,当时"诺德兰"师属下的第11装甲营升级为团,但是兵力还是一个营。
随着东西两线盟军的步步进逼,对德国人来说,当时的战况几近绝望,1月12日苏军前锋部队进抵奥得河。
德军调集最后的力量进行反击,"诺德兰"师正在改编的第11装甲营(突击炮10辆)、舒尔茨?休特莱克中尉的第11突击炮营、党卫军第503重型坦克营的12辆虎王式坦克和第25伞兵团一部于2月8日向亚克夫哈根地区的苏军北翼发起反击,兵力庞大的苏军顺势开始实行反包围,德军不得不紧急动员了"诺德兰"师的其余兵力进行解围。此后进行的" 冬至作战"德军再次惨遭失败,3月20日,"诺德兰"师经阿尔戴姆退至奥得河西岸。这时第11突击炮营只有6辆突击炮和2辆4号驱逐坦克可用了。
1945年4月7日,"诺德兰"师的装甲力量得到一些补充,编入第3装甲集团军担任预备队。4月17日,苏军发起总攻柏林的战役时,"诺德兰"师成为第 9集团军的预备队,与严重受损的第56步兵军一起死守柏林西部的斯特拉斯堡阵地,苏军装甲部队如决堤洪水般汹涌而来,"诺德兰"师陷入重重包围,经过血战奇迹般地突破西南包围圈并于4月23日晚成功退却到柏林市区。4月26日,"诺德兰"师残部在新任师长党卫军旅队长古斯塔夫?库尔根贝格率领下,以其最后的虎王坦克和3号突击炮在总理府东南的菩提树大街继续进行着毫无希望的防御战。
4月29日希特勒自杀后,大部分德国守军开始投降,防御柏林市中心的居然只剩下党卫军法国志愿兵和"诺德兰"师了。5月1日,"诺德兰"师命令士兵一步也不准后撤,死守哈林泽车站,当时装甲兵力为5辆虎王坦克、6辆4号坦克和突击炮以及少量"追猎者"型驱逐坦克。5月2日后半夜,大结局终于来到,最后的防线崩溃了,"诺德兰"师的死硬分子即使不愿正视现实,也得为自己保命留条后路了,于是以2辆虎王坦克为先导试图突围逃出柏林,结果所有坦克皆被苏军包围击毁,只有少量士兵渡过易北河向盟军投降,大多数人在柏林市区被苏军击毙或俘虏。
是这个吗?